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10551443
【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东亚农业有上万年的历史,以中国为典型代表。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以粟、黍、稻、麦、豆、麻为主的种植业结构,由此奠定了明代以前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的基础。

——摘自杨共乐主编《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最早培育出的两种粮食作物名称,列举一项唐朝发明的耕地农具。

材料二   在汉末之前, 中国食用油主要以动物油为主,辅以少量大麻油。“张骞外国得胡麻(即芝麻)”,之后逐步推广。到了《齐民要术》成书的年代, 以芝麻为主的植物油生产加工就很普遍了。唐宋时期,食用油作坊兴起,食用油商品化趋势增强。

油菜在元代传入我国,并逐步取代了芝麻的地位。来自美洲的花生引入后,种植范围逐渐遍及全国。20 世纪初,榨油机器传入,使原本手工榨油机榨不出油的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在北方逐步取代了芝麻的地位。

——摘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等


(2)依据材料二,填写《中国古代至近代油料作物的种植及加工发展历程简表》。
角度重要转折期史实
农作物结构中的地位       芝麻等从附属于粮食作物变为独立的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的
       
元朝南方以油菜为主;北方以芝麻为主
明清南方以油菜、花生为主;北方以大豆、花生为主
食用油加工技术或手段近代       

材料三 占据苏州的张士诚最终被朱元璋打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苏州的粮食短缺。南宋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但南宋以后苏州地区谷物的供给开始依赖湖广地区。明中后期,苏州城内西部是商业区,东部是织染工业区。有钱人在城东出资建立机房, 雇工织造。1601 年,朝廷派孙隆赴苏州增收税金,计划对每台织机征银三钱,或对每匹绸缎征银五分,每匹纱征银二分。听闻此消息,机户纷纷停业,解雇织工。织工聚众抗议, 由此引发纵火伤人。

——摘编自【日】宫崎市定《明清时期的苏州与轻工业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概述明代苏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
西周耒、耜、、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战国耒、耜、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

2018-06-13更新 | 2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马福生在研究中把西周地区分成若干农业区,然后探讨出各区农业开发的先后。他总结出西周农作物的分布特点是:“北方旱作、南方水稻,北方的西部以黍稷为主,东部则五谷杂植,麦子不断扩展。”、“上述作物分布特点是我国农业地理的一条规律”。在他看来,影响农业生产开发的要素是
A.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地域分布范围B.自然环境和基于它形成的生产耕作方式
C.耕作制度的复杂性和工业化的程度差异D.生产的静态布局和贸易市场的动态变迁
2022-02-15更新 | 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古代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边疆地区也存在着游牧经济。阅读以下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将全国划分为山西、山东、龙门碣石以北、江南四大经济区。见下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是哪里?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族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围,向四周开疆拓土,……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

材料三

请回答:

(2)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三分析地图中标识的农业区域向北方扩展的原因和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有关知识,分析地图中标识的农业区域向南方扩展的影响

2018-03-21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