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魏孝文帝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107950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时期,为了防御柔然的骚扰,在北部边境自西向东设立了沃野、武川等六个军镇,军士以鲜卑人为主.北魏前期,六镇地位重要,将士往往以军功得官,孝文帝汉化改革后,朝廷南迁,且重文轻武,六镇地位下降,当地鲜卑子弟受到歧视,仕途艰难,与迁洛并汉化的鲜卑人差距悬殊,“处世无入朝之期,在生绝冠冕之望”,不满情绪日益强烈。加上镇民内部贫富分化,将官欺压军士等原因。公元523年,沃野镇民首先杀镇将而反,六镇军士纷纷响应。后来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但内部矛盾并未解决。公元534年,北魏在内乱中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六镇军人及共后裔也成为此后百余年中北方乃至全国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六镇后裔中的杨坚、李渊相继建立了隋唐,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后期六镇起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六镇起义的影响及对后世改革的启示。
【知识点】 魏孝文帝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是从郑吉开始的。汉宣帝下诏书说:“西域都护骑都尉郑吉,推循外蛮,宣明威信,迎匈奴单于从兄日逐王众,击破车师兜,功勋茂著。其封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郑吉选择西域中心、土地的地方设立都护的幕府,治乌垒城(在今新疆库尔勒与轮台之间),负责处理西域各国事物,同时发展屯田事业。屯田校尉开姑从属于都护。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标志着汉朝与匈奴势力在西域的消长。以往匈奴的势力很大,”匈奴稀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者、危须、慰黎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自日逐王投降于汉朝,匈奴的童仆都尉“由此罢,有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而汉朝自张骞始,至于郑吉,在西域发展壮大了势力,”镇抚诸国,诸伐怀集之。”所以史称:“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摘编自白寿彝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吉成为首任西域都护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吉担任首任西域都护的历史意义。

2017-11-20更新 | 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下图是北魏冯太后,死后谥文明皇后。她聪明果决,猜忌而长於权术,以重管、重罚驾驭群臣,为其所用。她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阅读诸子百家著作和历史典籍。她对北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请回答:

(1)冯太后辅佐孝文帝执政时,面临着哪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她所选择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冯太后?

2018-07-08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2020-09-02更新 | 1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