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110414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年,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出炉,确定了到200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要求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深化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同时,逐步实行高校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加快教育立法步伐,抓紧制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一批教育法律和行政法规。

——选编自《中国现代教育吏》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到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之间的约30年时间(1783~1812年),被史学界称为美国的“建国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百姓生活每况愈下,国内阶级斗争、国外战争威胁愈演愈烈,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美国随时都有崩溃、亡国的危险。一直把军队看作洪水猛兽的美国众多领导者也不得不把目光投到军事改革和军队建设上,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美国旧有的军事结构有很大的缺陷,在这个时候只有破旧立新,建立起足够的国防力量,才能内保国家稳定、外御强敌入侵,才能在保住独立战争胜利果实的基础上实现美国的发展与壮大。在华盛顿、汉密尔顿、杰斐逊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建国时期的军事改革成果显著,用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军事体制的框架,初步建立了以“可扩大的正规军”为骨干,以组织良好的民兵为基础的军事制度。

——摘编自刘晓华《“建国时期”美国的军事改革和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建国时期”进行军事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国时期”进行军事改革的有利条件。
2020-08-05更新 | 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注重立法,明朝统治者在“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统治思想下,为了防止官吏职务犯罪,统治者们在立法、司法、行政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明太祖时贪污腐败的官吏惩治格外的严厉,建国伊始就制定影响深远的《大明律》。

《大明律》雏形始于洪武元年,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明太祖开始效仿《唐律》进行多次修改,对体例、篇目不断修改完善,后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颁行天下。

《大明律》改变了自唐以来的法律体系结构,便于诸司掌握和实施法律。《大明律》的内容共有460条,其中对于官吏犯罪的处罚规定较多,在量刑上大抵是罪轻者更为减轻,罪重者更为加重。《名例》一卷,分五刑、十恶、八议等,大部分的条款是对官吏履职情况的规定,特别是负责监督、裁判等重要职权的监临主守的失职犯罪行为制定了残酷刑罚;《吏律》二卷,由以侧重惩治官吏的职务犯罪行为的《职制律》和以侧重处罚官吏违反办事规程行为的《公式律》这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指地主阶级内部的诉讼,后者主要指对谋反、大逆等民变的严厉措施。《大明律》重在整肃吏治,涉及官吏职务犯罪的规定主要集中在《吏律》和《刑律》,对官吏犯罪的处罚规定较之历朝更加明确具体和严厉。

——摘编自林颖瑜《明朝的廉政法制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明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大明律》的作用
2019-01-20更新 | 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805年)官僚士大夫王淑文等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持续时间146天,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改革终以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王觉仁《永贞革新:一场飘风骤雨的改革》
材料二 韩愈在《永贞行》中认为革新派是“小人乘时愉国柄”;又直云:“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革德宗末年之乱政,以快人心,清国纪,亦云善矣。”806年,刘辟举兵造反,807年,镇海节度使李锜因不愿入朝,亦举兵造反,815年,节度副大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并助吴元济与朝廷对抗,结果都被平定,唐宪宗元年起(公元806~820年),发生了持续多年的牛李党争。
——摘编自张铁夫《论永贞改革的结局》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永贞革新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韩愈、王夫之的观点,并对“永贞改革”进行评价。
2016-05-20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