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09 题号:11162087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材料二   治之经(要点),礼与刑。

——(《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三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四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应当“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才能大治,还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他反对道学家疏浮泛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理。

——《中国思想通史》


(3)根据材料四提炼顾炎武的思想观点。

材料五   从历史阶段上看,儒家学说,是一种适于治世的、成就盛世的、稳定社会的、化成天下的思想理论。我们回看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起以儒治国、以文治国,这是经过多次实际检验的历史发展规律,……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

——摘编自习近平讲话


(4)从材料五“习近平讲话”可以看出弘扬儒家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儒家思想

下表是对儒家思想产生、演变的部分整理。

时期
材料
结论

春秋
孔子提出:“君子义以为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论语》)
孔子主张“义”、“礼”

董仲舒提出:“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

朱熹提出:“天理流行,触处皆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朱熹主张天理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

晚清
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校邠庐抗议》)
冯桂芬主张“中体西用”


问题:
(1)①上表中的结论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是        (写出时期即可)
②上表中的结论,不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是        (写出时期即可)。应补充什么材料,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2)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儒家思想为何产生于春秋时期?为什么说汉宋时期是儒家思想演变的重要节点?
②晚清时期1840年以后儒家思想遭遇了怎样的挑战?
2019-05-02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以上图片中人物的思想主张,填充下列表格

人物孔子孟子董仲舒程颐王守仁李贽
时代春秋战国西汉北宋明朝明朝
思想主张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未被统治者重视而在汉代却取得独尊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弱肉强食,在纷争的局面中,统治者需要的是能迅速促使政权强大的方略,而儒家的思想以柔和为其特征,不适应统治者争霸和国家统一的需要,因而不被重视。西汉汉武帝时,随着国力的强盛,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式发展的需要,而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试分析程朱理学形成的社会存在因素。

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学也面临着严重的信仰危机;而宋代“重文”的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氛围,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从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出发,发展了儒学思想,从而创立了程朱理学。

(4)同处明朝时期的王守仁和李贽,为什么在思想上形成尖锐对立?

同一时期的历史人物,由于阶级立场不同,人生经历的不同,决定其思想的差异性甚至对立性。明代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同时,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在此背景下,不少士人试图跳出“四书五经”的窠臼。他们鄙视礼法,要求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着强烈的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愿望。著名思家李贽就是其中的重要人物。而王守仁则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力图以心学更新理学。

2018-01-09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

材料三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的普及所做出的贡献。

(2)材料二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19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2018-10-23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