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6 题号:1138249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济贫法并非仅指某一部法律,而是由一系列不同时期的法律组成的一个体系。从17世纪上半叶《伊丽莎白济贫法》到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是英国济贫法制度上的旧济贫法时期,全社会都认为贫困是个人懒惰或者道德问题造成的,于是劳动救济成为英国济贫的主要内容,如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到济贫院进行强制劳动,济贫无异于惩贫。19世纪末,工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熟练工人,一些工业家意识到济贫乃至教育和卫生服务不是一种危险而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保护工人免受贫穷从经济上成为一种合理的行为”,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霍尔豪斯认为“国家行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手段”。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调查济贫法的执行情况以及其他应对有失业所导致的贫困问题,报告形成了明显的区分:多数派坚持济贫法应该继续存在,需要的只是改进,他们认为贫困主要是由于个人原因引起的,它的起源与特点更多的是道德方面,政府本身无法消除;少数派则认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是由于社会和经济因素造成的,贫困者本人也是受害者,他们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国家应该采取措施解决。多数派与少数派的观点实际上也代表当时社会上对于贫困的两种不同认识,这样的争论在以后仍在继续。

        ——《现代交际》2016年12月总第446期《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并予以合理的历史解释。
(2)英国“这样的争论在以后仍在继续”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举例说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从纺织业起步向机器制造发展,并使铁路、航运等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厂制盛行,城市数目与城市人口迅猛增长。美国已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出现了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同步发展。因而这一时期是美国城市化在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代。此外,多数城市已成为近代工业基地,从而大大加强了城市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最大的城市纽约为首,初步形成了一个城市体系,它对周围的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城市体系的形成,也加速了美国城市化的进程。

——摘编自欧阳世芳《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分析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城市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城市化的推动因素。
2019-04-20更新 | 4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剧目《唐顿庄园》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被学者评论为浓缩的英国教科书。剧中女主人公之一的西波尔成为女性主义的化身,影响着庄园其他的女性,也从侧面折射出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历史进程。

故事由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引出,唐顿庄园的财产法定继承人遇难,西波尔作为女性无财产继承权。她不爱权势,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观,大胆与家中的汽车司机相爱。她身着短裙积极参加1914年5月的英国妇女政治运动,并鼓励自己的女仆去做秘书,追求女性该有的平等权利。战争期间,西波尔参加护士工作,感受到了工作带给自己的价值。西波尔死后,她的姐姐伊迪斯在报上公开发表文章支持女权主义。这一时期,女性开始有了话语权,意识到了为自己争取权利的重要性。庄园中的女仆们开始在夜晚电灯下,围坐在“黑匣子”前,收听国王的演讲。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出现在庄园中,女仆黛西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要有所改变,并为自己聘用了家庭教师。女仆总管帕默尔也说道:“我们要渐渐习惯没有男仆的日子。”

——摘编自杨翌《浅析〈唐顿庄园〉中的英国女性主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019-02-12更新 | 1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商业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楚汉战争时,“楚汉相距(对峙于)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一石米值万钱)(《史记货殖列传》),“关中大饥,米斛万钱”(斛:计量单位,与石相似)。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钱。到汉文帝时,谷价至“石数十钱”(桓谭《新论》),甚至有每石“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的记载(《史记律书》)。到汉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1)说明材料中粮食价格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价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文献通考》卷14记载,宋太祖即位后,即下诏减宽商税,“榜(张榜公布)商税则例于务门(务,榷货务,掌管专卖的机关),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又下诏:“关市之租(税),……当从宽简,……其参酌裁减,以利细利(百姓的点滴收益),”“除商旅货币外,贩夫走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即税)。”

——孙健编著《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三   北宋税收比例变化表



注:“两税”主要是土地和财产税。“征榷”是商业税和政府对重要商品的专卖。
                                                                             ——据郑学檬。主编《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政府的商业政策与以前的朝代相比有什么变化?分析其影响。
材料四       一百年前,西方用商品、枪炮和思想侵入了中国。……中国曾经被伏尔泰和耶稣教的传教士们称赞为世界上最文明和治理得很好的国家。现在这个大清帝国似乎是“可怜亦复可笑”了,它抵挡不住这些新兴的欧洲“王子”,这些工业西方的矛头。

——[英]格林堡著《不列颠的贸易和中国的开放》


(3)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2020-04-02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