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魏孝文帝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1139184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即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优秀的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并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知识点】 魏孝文帝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相对落后的鲜卑族学习中原汉族,以谋求进步的一场少数民族汉化改革。在政治上,改革依照已有官制传统,将官员按一定标准分为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两种,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在经济上,将土地按功能分为桑田、露田两种。……同时在授还土地时对鳏寡孤独还给予适当的照顾。为了便于学习汉族,拉近与汉族世家大族的关系,孝文帝下令“拓跋”改姓“元”;“独孤”改姓“刘”等。孝文帝还曾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摘编自胡明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就与问题剖析》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由皇帝亲自来主持,他改革的愿望最强烈,决心最大。孝文帝前期年幼,改革由冯太后、献文帝掌握。他们三人对于改革的方针政策基本上是一致的。孝文帝改革中的智囊集团主要是汉族地主,他们熟谙汉族历代典章制度,富有统治经验。孝文帝改革从颁行俸䘵、整顿吏治入手,缓和了矛盾,造就了一个良好的改革环境和一支较好地推行改革的队伍,这样就为其他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前提。

——摘编自刘精诚《论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2020-05-09更新 | 1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鲜卑族部落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

材料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材料三:原有之田地纳贡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原有地方厅官或各乡各村就地征收之税目,亦一并按照土地价格征收之,但所征金额不得超过地税金额三分之一。此次改正地税之事,举办非易。因土地情况之不同,改正亦有缓急难易之差别。……原有税法,于地税改正实施之前,继续有效。改正之后五年以内,土地价格因土地买卖而生增减,均按照最初核定之土地价格。

——明治六年《地税改正条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历史意义。

(3)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说明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对两国各自的影响。

2018-02-08更新 | 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3】[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德,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自代(诠: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始班体样。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
——《魏书·高祖纪》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对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分裂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跋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请加以说明。
2016-11-27更新 | 2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