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法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1 题号:11809266
战国某思想家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说明他主张
A.道法自然B.严刑峻法C.不期法古D.以礼治国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战国时期思想学派具有地域特征,如图是战国时期思想学派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学说与图中地域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A.治道不法古B.亲亲而仁民C.绝圣而弃智D.尚贤且尚同
2020-07-01更新 | 11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五福”最初出自上古记言散文《尚书·周书·洪范》,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即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然而《韩非子·解老》却称:“全寿富贵之谓福。”这种变化实际上反映出当时
A.小农生活条件的改善B.贵族政治体制被破坏
C.民族文化认同的形成D.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
2020-02-25更新 | 30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墨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日: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上之所非,必皆非。”与该观点最相近的是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2020-12-25更新 | 1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