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魏孝文帝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80 题号:119885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497年,孝文帝按照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在鲜卑贵族中建立姓族,根据姓族等级高低分别授以不同的官位和特权。除皇室外,历史最为久远的鲜卑八姓地位最高,与汉族高门“四姓”同等对待,纳入“士流”,勿充“猥官”。其余鲜卑贵族的姓族等级,则按照道武帝入主中原以来祖上三世官爵等级来确定,汉族士人。除“四姓”等魏晋旧门外,十六国至北魏时期兴起的陇西李氏等都成为高门大姓。孝文帝还规定诸王嫔妃必出自“八族及清秀之门”,此前所娶若非一流高门,则降为妾媵,另娶高门女子。他为六位弟弟所聘娶的.女子,除一位来自鲜卑八姓外,另外五位均来自汉族高门。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门阀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孝文帝时期的门阀制度改革。
【知识点】 魏孝文帝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

(1)在北魏政权是否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则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之洞观点的合理性。

2017-04-14更新 | 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民饥困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和影响。

(2)材料二中提到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名称叫什么(援引材料说明)?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18-01-15更新 | 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北魏初年,朝廷)经常发布“劝课农桑”的诏令,要求地方官督促百姓尽力农耕,为朝廷提供尽可能多的粮食及纺织品之类的物资,还把一批又一批的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强行迁徙到京城平城附近,“计口授田”,按照人口拨给无主荒田,由政府督促耕种,然后收取租税,供给京城朝廷百官及禁卫军队。

——郭建《千秋兴亡·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材料四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魏孝文帝采纳赵郡汉族大姓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需休耕轮作)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不宜种桑的地方,丁男受麻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凡两年轮耕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内容?其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这项改革措施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
(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北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计口授田”的规定与材料四的“均田令”是何关系?
(5)概括指出北魏政权推行均田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7-07-18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