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 疆域的奠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12252867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唐太宗、康熙帝都十分重视民族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摈弃旧时惯用的民族分化与肢解的做法,把“抚九族以仁”当作“君之体”也。有学者认为,对唐太宗民族政策的研究,有望找到一条在当今冷战格局瓦解、已不存在共同假想敌的情况下重建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行道路。

——摘编自《唐太宗李世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唐太宗“抚九族以仁”政策的具体史实。

材料二 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其重要的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

——张帆《中国古代史简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康熙帝实施的相关举措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图1与图2是中国古代的两个朝代鼎盛时期疆域示意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请判断图1、图2是哪一个朝代,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2)简述图2的朝代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及其重要意义。
2021-02-01更新 | 1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鼎燕京,以绥中国”,把迅速接管明朝疆域奠定“大一统”疆域格局作为主要任务。然而,清朝上层也清楚地意识到,如若仅是承袭明朝疆域,根本无法实现立国,特别是其文化上的先天“短板”,导致立国话语权的缺失,只有构建起超越以往历代的疆域,才能稳固立国根基。因此,自入关初,清朝统治者就把突破以往的九州疆域“大一统”作为预设目标。在乾隆朝重新实现西域新疆统一后,疆域“大一统”观被乾隆帝发挥到极致:“关门以西,万有余里,悉入版图……以亘古不通中国之地,悉为我大清。”清朝自身的少数民族身份被汉族士大夫认定在“夷狄”范围之内,并不具备统治资格,于是清朝在构建疆域“大一统”观时,极力淡化边疆“四夷”观,清帝认为,在疆域“大一统”观的统筹下,“华夷”之间已经成为一体,不再分彼此,这在客观上展现出促进族群融合、解构“华夷之辨”的价值功能。

——摘编自李金飞《论清朝的疆域“大一统”观》

材料二   “天命之说”是19世纪中期在美国广泛传播的一种资产阶级史学观点,是由美国扩张主义者约翰·奥沙利文于1845年首先提出:“上帝为了让我们年年增殖的大量人口得以自由发展而赐予的‘命运’,是让我们扩张繁衍。”这种观点一经面世,就立即成为美国对外扩张行动的理论依据。1845-1848年间,在“天命之说”华丽辞藻的掩饰下,美国获得了俄勒冈、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增加了120万平方英里的领土。19世纪末,美国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之后,美国总统麦金莱说:“我并不想要菲律宾,菲律宾是作为上帝的礼物而向美国走来的。”麦金菜的所作所为不仅把“天命之说”发展到空前水平,而且在利用它为美国的海外殖民政策服务方面创造了新的纪录。

——摘编自李薇《“天命之说”对美国领土扩张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疆域“大一统”观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天命之说”的作用。
2024-01-27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

地域.成就内容
东南统一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家族战败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抗击沙俄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西北稳定新疆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进行统治。
西南管辖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改土归流土官改为流官,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
南方平定三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吴三桂守云南,尚可喜驻广东,耿精忠守福建),巩固统一。

材料三   中国疆域由大漠游牧、泛中原农耕、东北渔猎耕牧、雪域牧耕、海上文明这五大文明板块构成,在历史长河中,这些文明板块彼此交流、渐次统合,最终构成了中国疆域。今天,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四个共同”理念﹐即: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在与各民族平等相待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永亮《“四个共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多维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边疆民族治理的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的认识。
2022-02-02更新 | 2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