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俄国农奴制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95 题号:1239299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联与西方学者关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观点

改革的发生改革的评价
苏联学者农奴制生产方式成为社会生产和资本主义工业化不可克服的障碍,因而亚山大二世迫于农民斗争和新生资产阶级及其在政治上代表的压力,实行“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改革维护了地主的利益,同时也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沙皇俄国已经向资产阶级君主制度转变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初的几步。
西方学者当时俄罗斯社会上层具有西方自由主义人文理念的知识精英和官僚群体与传统利益集团斗争。大改革是俄罗斯走向君主立宪制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一步,也是一个传统社会试图应对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成功的努力。

——摘编自王云龙《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沙皇俄国最后60年社会转型历程解析》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们对农奴制改革的相似评价。
【知识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农民与土地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
(3)材料二中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并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861年俄国改革未能平稳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
2016-11-21更新 | 70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自18世纪中叶或末期开始,俄国局势的发展提出了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而正确地安排好俄国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则取决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第一,关于解除强制性农奴劳动问题;第二,关于各个阶层恢复参与政治经济事务的问题。

——【饿】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

材料二19世纪以后,俄国发生了多次革命和改革。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提出建立欧洲式的立宪政权,随后,民粹派喊出了“土地与自由”的口号。1861年,沙皇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宣布解放农奴,接着又进行了地方自治和司法制度的改革。……在1905年的革命中,争取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仍然是革命的首要目标。在革命风暴的压力下,沙皇虽然颁布了设立国家杜马的法令,但他一直任意解散杜马。在随后的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中,既没有解放农民,也没有真正给农民土地所有权。

——柳植《20世纪俄国历史曲折发展的启示》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沙皇是怎样解决材料一所谓“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的。

(2)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

2018-05-22更新 | 1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俄国农民将村社叫做“米尔”,它是俄国农民的自治机构,是农村的基本组织细胞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农村村社被俄国人视为“特殊的俄罗斯精神”。阅读材料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村社这个封闭的宗法制的小天地里,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唯有集体才有意义。农民的一切一土地、婚姻、社会地位等,都是米尔给予的。在农民的意识中,米尔是至高无上的和万能的。农民们感叹:“谁能大过米尔?别与米尔争!”米尔就是伟人,来尔就是伟业哪里有村社的手,哪里就有我的头”;“不可控告米尔,唯有上帝审判它”。面对米尔,农民们感觉到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将自己交给村社才有出路。村社是自己的精神依靠和物质保障,所以他们“紧抱着村社不放,甚至不敢想象没有村社自己能否生存。”

——罗爱林(《试论村社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1861年改革后,村社大会成员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是年轻化,不再是长者的统天下;第二,农村成年男子大批外出打工,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如女参加村社大会愈益有普遍性;第三,村社无地成员在土地上无表决权,但在讨论其他问题时享有充分权利。

——【俄】普·思·兹里亚诺夫(十月革命与农村村社》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61年改革后俄国村社组织长期存在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村社组织的存在对19世纪后期俄国社会的影响。
2021-03-20更新 | 1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