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3 题号:1267555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初,历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兵制逐步完备并定型。宋设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此后直至南宋灭亡,这一制度再无大的变化。宋代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军与厢军,全部由职业军人组成。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为防止三衙将帅重演“陈桥兵变”的政变闹剧,宋代把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从而实现了领导机构的多元化。为了加强禁军,宋太祖不仅继续采用淘汰老弱兵员、令其归农的办法,而且还经常派遣使臣到各地去选精兵,并以才力技艺为参考标准。在兵力配置上,禁军约二十万人,其中十万驻守京城,十万分驻各地。驻守京城的是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力最强。宋代兵制改革为赵宋皇室消除了腹心之患,有利于其统治长治久安。更重要的是,兵制改革结束了晚唐以来长达二百多年的藩镇并立、割据风行、 武夫作乱、兵燹连年的混乱局面。

——摘编自张其凡《宋代兵制改革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概述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兵制改革的影响。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按照改革方案,宏观调控部门,主要是将国家计委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改为国务院高层次的议事机构,不再列入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组建信息产业部,组建新的国防科工委,将煤炭、冶金、机械等9个工业部先改成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2000年全部撤销);将国家科委更名为科技部,国家教委更名为教育部,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土资源部。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提出了机关行政编制要精简50%的要求,是历次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力度最大的一次。

按照国务院部署,各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规定。在3个月内,国务院51个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19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三定”规定先后审议批准、陆续下达并组织实施。经过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精简为29个。移交给企业、社会中介机构和地方的职能100多项;部门内设机构减少200多个,精简了四分之一,改革后行政编制由原来的3.23万名减至1.67万名,精简了47.5%,分流干部的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摘自中国机构编制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影响。
2019-04-04更新 | 1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宝祐四年(1256年),吴潜受命沿海制置使,判庆元府。当其时,蒙古沿南宋过境陆续建立起一批进攻据点。为此朝廷多次下令措置、防遏海道。……海水军于绍兴二年(1132年)随沿海制置司设立而置,至吴潜制明州时,水军新旧总额为六千人,但常阙数百人,实际所管之兵仅五千人。水军衣粮皆由庆元府供给,券钱则分为二,新军二千人由庆元府给饷,旧军四千人则由通判厅支给。吴潜上任后招镇军额,事权归一。同时在定海水军之内……一层防线,加强防御警备。吴潜还于宝祐五年创义船法,令三郡所部县邑选各乡有财力者以主团结,并添置干办公事三员分莅其事。义船法行后,有效地动员了民力加入沿海防御体系当中,并借此举加强对沿海民船的管控。吴潜沿海制置三年有余,朝廷评价其“郡纲振饬,海道肃清”、“备竭勤劳”。

——摘编自朱文慧《御寇与弭盗:吴潜任职沿海制置使与晚宋海防困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潜海防措施实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潜海防措施实施的积极作用。
2021-12-23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籍立法,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方国家。1840年以前,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实际上剥夺了海外华人的中国国籍,自动放弃对他们的管辖权和保护权。1840年以后,清政府与欧美列强就海外华侨国籍归属问题频发冲突;同时,海外华人入籍者日益增多,清朝官员们对此 日益重视并上奏要求中央政府加以解决。1908年,荷兰当局强迫印尼华侨入籍,受到当地华人激 烈反对,中荷外交斗争又起,此次双方均试图以国内立法作为谈判基础。由于荷兰当局加快了立 法行动,清朝的国籍法在拖延数年之后,突然间以异乎寻常的速度颁布实行。宣统元年(1909年) 闰二月七日,清政府正式颁布《大清国籍条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国籍法。从这时开 始,海外华侨的国籍归属有了法律依据。但是,荷兰并不接受,经过数年交涉,以中方妥协而 告终。

——摘编自袁丁《中国第一部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的产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清国籍条例》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清国籍条例》的历史影响。
2020-11-27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