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9 题号:127717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事件
1898清政府加设经济持科,进拔蟋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1901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券学堂。
1904清政府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于官阶”。
1905清延下令停止科举考试,数以百万计的童生士子拥进学堂去觅新的出路,新式学堂便雨后春笋般涌现。
1906清政府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根据成绩的不同等级分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年龄较大不能投考学堂的举贡生员,清政府实行生员补考优贡、拔贡之事及举、贡、生员的考职制度,分别予以出身与官职。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选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简析清末选官制度变革的影响。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在关中地区的蓝田县,"蓝田四吕"制订和实施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乡约即《吕氏乡约》。乡约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德业相劝",对"德"进行了解释性的列举,认为"德"有二十三种表现。将"业"分为两种,即"居家"表现和"在外"表现,并延伸至"读书治田"等其他领域。二是"过失相规",规定"过失,谓犯义之过六,犯约之过四,不修之过五"。三是"礼俗相交",规定"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四是"患难相恤",规定"患难之事七",列举了七种可以请求乡人帮扶的患难类型。

——摘编自何旺旺《乡规民约的历史嬗变及其在当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1)根据材料一,归纳《吕氏乡约》的特点。

材料二   卢作孚认为,传统农民过着以家庭为核心的"两重集团生活",其中家庭是第一集团,由家庭延伸出的家族、姻亲、邻里及村社等是第二集团。这两种集团生活使得农民知熟人不知国人、知家庭不知社会、知村社不知国家、知私不知公,阻碍社会进步。因此,卢作孚主张建设"现代集团生活"。所谓现代集团生活、就是学习西方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个人超越家庭和亲朋关系,转而以依赖社会、国家为核心。"目前我们要想中国有办法,我们一方面要打破原来集团生活的依赖关系(即个人对家庭的依赖关系),创造新集团生活的依赖关系(即个人对国家的依赖关系);打破原来不合理的比赛标准,悬起新集团的比赛标准。这样就可以创造伟大的社会动力,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王翠《卢作孚乡村建设实验的主要内容、总体评价与当代启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作孚主张建设"现代集团生活"的背景和目的。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乡村治理观念的认识。
2022-02-19更新 | 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19世纪以来,土耳其的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是共存的。这种状况是不符合民族主义者的世俗化要求的。根据1924年通过的《教育统一法》,宗教学校被取消,所有的教育机构被教育部接管,公共教育完全成为世俗事务。宗教教育则留给了家庭和乡村的神职人员。宪法中关于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条款在1928年被取消,1930年和1933年,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宗教课程被取消。20年代,初、中、高各级学校的结构和课程还是以19世纪的法国教育为样板。1933年,伊斯坦布尔大学进行重组,在土耳其的很多城市还建立了新大学。凯末儿时期土耳其的人口识字率从1927年的10.6℅提高到了1940年的22℅
——刘云《凯末儿改革中的伊斯兰教》
(1)根据材料,概括凯末儿时期土耳其教育改革的措施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末儿时期土耳其教育改革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1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盐法,白宋代实行钞引制度以来,历元、明、清而积弊日深,清末筹议改革,尚未实行,辛亥革命爆发了。北洋政府的盐法改革是在中国盐政主权进一步殖民地化的背景下展开的,是凭借帝国主义债权地位推动的。……南京国民政府的许多有识之士深深地感到:“财权与立法,实乃国权实质与精神之命脉。”1929年9月19日,财政部公布《盐运使公署章程》,财政部在产盐区域内设置盐运使;同日还公布了《榷运局章程》,规定:如果销盐的省份不在产盐区域以内,时政部设榷运局管理盐务行政事宜。……1930年4月颁布的《销盐考成章程》,对盐务官员盐运使、运副、榷运局长的考核作了明确的规定。……12月国民政府颁布了《检查精盐章程》从事精盐生产者的国籍也提出了要求:“凡为精盐业者,以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限,如系公司组织者,公司之创办人及其股东亦同。”……南京国民政府在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文件、规章制度以后,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或其它各种客观原因,在盐税改革中,似乎有“重聚敛轻建设,加强控制”的习惯性偏好。

——摘编自夏国祥《近代盐政改革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进行盐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盐政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盐政改革的影响

2018-04-13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