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1 题号:1279017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092月,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林肯上学的日子总共也不过十二个月左右。凭着对学习的渴望,他自学成才,渐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成为了一个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1834年,他成功被选为州议员。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打响。认识到和平的方式解决不了问题的林肯选择了奋勇作战,他下令征召军队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战争期间,林肯参与了重大战略和战役计划的制订和指挥工作。林肯虽不是军人出身,缺乏实际指挥作战的经验,但他通过国会图书馆阅读了大量军事著作,请热拿破仑的军事思想和冯克。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理论。林肯融合两家之长,不墨守成规,固时因地作出战略决断。1862年,为了激发农民参战的积极性,林肯签署了《宅地法》。186311日,林肯亲自起草的《解放黑奴宣言》正式颁布,宣布在国家一切地区的奴隶从此获得自由。18654月,历时四年的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摘编自《亚伯拉罕·林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林肯取得成就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费逵(1886-1941),中华书局创始人。他早年积极参加反清革命活动,投身教育和编辑出版业。1912年1月1日,他创办中华书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新生的民主共和国的需要,以“提振国家”“兴我中华”。他说:“我们的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伟大·····此项工业为以知识供给人民,是为近世社会一种需要。”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先是使用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后改用白话文。本着“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中华书局除出版教科书外,还出版杂志、编纂辞典、整理古籍等,比如创办《中华教育界》《中华实业界》等杂志,整理出版《四部备要》,影印《古今图书集成》,编纂《大中华辞典》《辞海》等,深受学人和民众欢迎。

——摘编自谢俊美《陆费逵与中华书局三题》


(1)概述陆费逵的出版思想。
(2)简析陆费逵在出版行业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
2022-02-26更新 | 2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实甫(1260年   1336年),大都(今北京市)人。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等三种。《西厢记》是元杂剧的著名作品。《西厢记》描写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故事,取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到了宋代文人诗词以之为典事,元初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中列有《莺莺传》。《西厢记》描写了崔、张二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及其与封建礼教、封建门阀婚姻制度的矛盾冲突,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门阀婚姻制度的虚伪性和不合理性,歌颂了青年男女的自由而真挚的爱情,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理想,包含着深厚的社会内容和文化内容。《西厢记》杂剧表现出的舞台艺术的完整性,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它问世以后,家喻户晓。它的出现,也对后世的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像《牡丹亭》《红楼梦》等作品均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实甫《两厢记》的艺术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实甫艺术成就取得的原因。
2020-04-24更新 | 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阿桂(1717年—1797年),出身于达官显贵之家,很受乾隆帝器重。阿桂建功立业的真正起点是参与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用兵和经营。1757年底,清军基本平定准噶尔部,但仍有一些残余分子还在顽抗。1759年,阿桂奉命前往刚收复不久的阿克苏,处理地方善后事务。为解决战乱后军粮不足的困难,他将当地现存的牛羊作为军需。1760年初,阿桂率军民开赴伊犁,这是伊犁屯田的开始。九月,就伊犁驻防和屯田问题阿桂给乾隆帝提出了七条建议:第一,增派更多维吾尔族农民到伊犁;第二增派更多士兵从事驻防屯田;第三,在发展屯田基础上增加驻军数目;第四,修建城堡以保证屯田顺利开展;第五,筹集马匹骆驼,设置沿途台站;第六,调运沿边粮食到伊犁,解决当前军队缺粮困难;第七,从流放的新疆犯人中,选派能工巧匠赴伊犁,传授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阿桂的七条建议,对清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至关重要,因而很快得到乾隆帝的批准,并付诸实施。由于屯田农民和士兵辛勤劳动,伊犁屯田当年就获得丰收。此后,阿桂还发展新城镇,既是屯田管理中心,又成为商业贸易中心。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阿桂在伊犁驻防和屯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桂伊犁驻防和屯田的历史功绩。
2019-03-30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