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3 题号:1290730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佛教从唐初以来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和栽培。佛教寺院士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寺院经济过分扩张,侵蚀着官府的财政收入。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恶佛教,加上讨伐藩镇,财政紧张,因而,在李德裕的支持下,于会昌五年(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五月,又命令长安、洛阳左右街各留二寺、天下诸郡各留一寺。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毁天下寺四千六百余所、僧居四万所,拆下来的寺院材料用来修缮政府驿·金银佛像上交国库,铁像用来铸造农器,铜像及钟、磬用来铸钱。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还释放了供寺院役使的良人五十万以上。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武宗“灭佛”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武宗“灭佛”的历史影响。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朝建国以后,土地兼并便在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农民选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安史之乱后,军费急需,各地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于是杂税林立,中央不能检查诸使,诸使不能检查诸州,赋税制度非常混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表明朝廷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在两税法推行进程中,贪得无厌的封建官吏又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如“间架税”。“除陌钱”等等。沉重的苛捐杂税,使劳苦人民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两税法”实际上已不再存在了。

—摘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实行两税法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朝的两税法改革。

2017-12-08更新 | 1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孝宗时期(11271194年)的官员,宁肯担任朝中级别不高、事务清闲的官职,也不愿出任地方事务繁杂的守臣、监司,因而造成了地方官人员缺乏,而朝中人员冗滥,一味只求升迁而不注实效,在职位上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状况。为改变这种局面,宋孝宗积极着手对官员中的务虚之风进行调整和改革,将官员平时的实际才能和施政业绩作为官员升迁的依据。在要求官员勤于政事的同时,宋孝宗本人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他对地方上的兴修水利、农业生产等事都要亲自过问。同时,宋孝宗认为一国之君应该深知用人之道,在选拔人才时,也不能只看重人的学识,更应重视的是人才的道德修养和实际执政能力。这一用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使朝廷选拔人才数量增加,为国家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人员方面的保证。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会受制于时代的局限,宋孝宗加大用人力度,整顿吏风的目的,始终都贯穿着强化皇权的思想。

——摘编自褐华芳《宋孝宗的法律思想与法制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孝宗吏治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孝宗吏治改革的影响。
2021-04-27更新 | 9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黑死病之后的一百多年里,鼠疫在英国基本销声匿迹。但是到了16-17世纪,鼠疫又开始暴发,并呈现出频发态势。据统计,1499-1500年、1517-1518年、1563年、1577年、1603-1604年、1664-1666年,英国都曾发生过不同规模的鼠疫。鼠疫频发除了大量人口死亡外,还造成了经济崩坏、社会失序、道德沦丧等问题。面对鼠疫,以巫术魔法为主的民间医学与以古希腊罗马医学为主的正统医学,几乎一筹莫展。传统上以教会为主的应对机制,也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王国政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应对鼠疫的责任,由国家主导应对疫病,亦即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逐渐拉开帷幕。

——摘编自邹翔《16-17世纪英国鼠疫与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雏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雏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6-17世纪英国对鼠疫的应对机制建立的意义。
2021-05-02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