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1296258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本身是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的结果。首先是农业革命。它开始于15世纪末圈地运动的发生,结束于19世纪中叶集约化农业的建立,为工场手工业成长准备了工业原料和劳动者。其次是商业革命,从17世纪中叶开始,通过一系列航海条例和商业战争,排挤了商业强国荷兰和法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和贸易体系。贸易加速了国外市场扩大,加速工场化生产规模,催生技术革新。17-18世纪的100年间,通过奴隶贸易,英国资本积累获得重要发展……英国纺织业是现代工业敲开农业社会坚冰的第一个产业……它在资本积累、企业集中、产业分工、技术进步、批量生产、产品市场化、劳资关系等诸多方面,为工业革命做出了间接贡献。

——摘编自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本身是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的结果”。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年崔斯坦发表文章指出:除非你已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的痛苦和道德的沦丧。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

1843年《全国请愿书》声称: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富者利诱、有权有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议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唯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会带来繁荣。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等

材料二   在过去的25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1844年通过了每天10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10个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器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一间新的棉纺织厂,具有一流的生活环境,那里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以及浴室和公共图书馆。这里,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多不满的声音。疾病和死亡率已经减少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摘编自1868年艾布拉姆(记者和史学家)发表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40年代初英国工业化进程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过去25年里”英国社会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020-08-25更新 | 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英国议会部分立法情况

1802年,通过了第一部《工厂法》,规定了车间的卫生条件、童工工作时限以及工厂应承担对童工的其他义务。

1824年,废除禁止工人结社的法律,工人获得公开结社的权利。

1844年,立法规定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设置,不允许女工和童工在机器开动时清洗机器。

1874年《工厂(妇女健康)法》获得通过。

1883年《工厂与作坊法》出台。规定:白铅工厂必须具备“通风设备、带盥洗室的宿舍、带有冷热水的女性浴室、舒适的餐厅、全套的工作服及口罩、工厂所有员工可随时饮用的充足的酸性饮料的供应”。

1889830日,英国议会出台《棉布厂法》。该法案关注棉布行业中有害健康的潮湿、蒸汽等特殊问题。

——据赵虹《英国19世纪的社会立法》等整理


概括材料中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022-09-08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工业年代
材料一: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来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1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