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人民教育的奠基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7 题号:13758194
1950年《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指出,英语旨在不具备俄语条件是才暂授。1956年至1957年,教育部先后制定了高、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草案)》,并首次提出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可多于开设俄语课程的学校。这说明当时中国
A.强调发展科技的重要性B.与美国关系有所缓和
C.与欧美贸易居主导地位D.放弃“一边倒”政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1952 年入学的新生中安排了很大比例的学生读专科,不仅一般院校如此, 重点大学也是一样,清华大学1952年入学的新生中近一半分配到专科,而且动员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去专科。这种调整
A.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B.适应经济建设的人才需要
C.旨在突出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D.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2020-06-18更新 | 18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结合苏联扫盲教育的经验,在农村开展扫盲教育。内容与群众紧密相连,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弹性学习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教育
A.体现优先发展教育思想B.完全照搬苏联教育模式
C.适应了农村的实际情况D.培养了大批高精尖人才
2020-12-05更新 | 14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新中国在1952年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和专业的调整。到1957年调整基本结束时,全国各高校共设专业323种。其中,工科183种,理科21种,文科26种……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重文轻工的状况。新中国此次高校调整旨在
A.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B.创办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
C.适应国家经济战略调整需要D.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2021-05-08更新 | 3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