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14009286
科学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材料二 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 中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图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9世纪中期、后期和20世纪中期、后期能源结构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能源生产、消费有什么变化?从历史角度简要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1776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1116日,乾隆皇帝谕旨“删销书籍,以正人心”。

——转引亚当·斯密《国富论》

我们这些在大陆会议上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的代表们,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世界最高裁判者申诉,说明我们的严重意向,同时郑重宣布:……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我们完全有权宣战、缔和、结盟、通商和采取独立国家有权采取的一切行动。

——《独立宣言》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里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才能迅速推动财富的积累。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必修二》

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然后,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必修二》第97页插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说明中、美、英三国政府在1776年时国家事务的侧重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中国是世界最富有国家的主要原因以及英国政府打造“世界工厂”所采取的措施。
(3)从某种程度上说,从1776年开始,中、英、美三国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或走向。请从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上简要说明之。
2021-01-18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
言论
帕尔默
(美国史学家)
1866年,英国在芝加哥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弄来的咖啡。
梅雪芹
(清华大学历史教授)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煤烟污染最为严重;水体污染亦十分普遍。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德国工业中心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烟幕所笼罩,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
杰里.杰特利
(美国史学家)
在工业化时代,职业道德内在化了,专业人员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自我发展,他们热衷于阅读,并参加与商业或文化有关的课程。产业工人聚集在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欧洲的英式足球和美国的棒球在工业时代都成为大众运动。


(1)指出三位学者分别是从哪一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的评价?并作简要说明。
材料二 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2)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说明作者关于世界的经济发展的观点。
(3)通过对以上材料探究,你认为影响史学家进行研究的因素有哪些?
2016-11-27更新 | 1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现代经济”是指运用现代科技于生产活动的经济社会,在现代经济展开以前的经济称为“传统经济”。

中国之采用现代科技从事生产活动,始自19世纪中叶之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及与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诚属不幸;但就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开放较多的口岸与外国贸易也使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借此与西方接触的增加,也使西方的现代科技得以传入,而用之于中国工矿交通各方面的发展。清末70年的经济也因而得以较快速地转型。尽管此一时期的一切活动距“现代经济”的目标仍然甚远,但毕竟跨出了一步。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的。
(3)围绕材料三,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9-03-02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