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 题号:140242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一书中,主张市场里看不见的手将能指引人们藉著争取各自的利益来达成公共的利益,由于赚钱的唯一方法是自愿的交易行为,因此获取他人金钱的唯一方法便是给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一个人不可能藉著向农夫和肉贩诉诸兄弟之情而获得一顿免费晚餐,相反的,一个人必须藉著诉诸他人的利益,支付他们劳动的代价才能从他们身上得到东西。

——摘自《百度百科》


(1)请概述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背景和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以各项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已经充分就业为前提,宣扬按照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既有充分就业,又享分工之利。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一前提,而却经常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如果一国按照传统理论自由贸易,虽可从事有比较优势部门的专业化生产,取得某些分工之利,但放弃或缩小比较优势不大或无比优势部门的和平,则必然是失业更趋严重。故凯恩斯断抗议传统贸易理论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

——摘自《百度百科》


(2)提炼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容。在凯恩斯之前,资本主义在实践中开始变革的标志是什么?据上述材料,指出资本主义变革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工业文明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有着迅速的运动和不平稳的退却;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充满了来自传声筒的噪声干扰。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约翰·尤内夫《近代西方的崛起——工业革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哪一个国家首先出现材料中的这种社会状态?最先出现这种社会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2)俄国人和日本人在分享工业文明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障碍?后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排除其障碍的?
(3)如何理解“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2020-04-02更新 | 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材料二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四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09-07更新 | 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从贸易保护到贸易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

——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06年,法国政府颁布《柏林敕令》,宣布:“不列颠群岛处在封锁状态,与不列颠群岛的任何贸易,任何往来一概禁止;凡在我军和盟军占领地区内发现的……英国臣民所有的任何商店,任何商品,任何财产,不问种类,概予没收;自本法令公布之日起,直接驶往英国或由英国殖民地驶来,或顺路往英国殖民地的任何船只,任何港口将不予接纳;……这项敕令成为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基础。

——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815年,英国人艰难地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对于这一轮的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利用自身的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1849年贸易垄断的标志、实施了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被废除了。

——摘编自《大国崛起·英国》


(1)材料一、二中,颁布《航海条例》和《柏林敕令》的英国、法国政府的实际掌权人分别是谁?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政府颁布这一条例的目的和法国政府做法的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三个方面分析英国“自身的优势”,概括19世纪中后期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2019-03-23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