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96 题号:1413004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源甚早,但到唐代,有他发展的两大趋势:一、由贵族阶级转移到平民社会;二、由宗教方面转移到日常人生。因科举制的作用,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亦因印刷术的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渗透到下层去,到宋代以下,中国社会上再没有贵族存在了。新的平民学者兴起,这既是宋代的新儒家,他们到处讲学,儒家思想恢复了他的平民精神。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唐宋中国之变”自拟题目,并就所拟题目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2·广西南宁·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国家治理兴衰成败的历史来看,每当人类社会面临转型期,哪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解放思想,成功推进国家治理的制度整体创新,哪个国家就把握了世界发展的先机,取得制度的优势,获得世界市场、技术、人才和资本的配置优势,实现优先发展、跨越式发展,造福本国人民。中国在农耕文明时期,其制度创新长期在世界领先,中国在这个时期,其饱含智慧的制度设计为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提供了制度基础。反之,由于封建社会后期制度缺乏创新,中国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大约有200多年的时间。但是,不能因为这段时间的制度衰败就否定我国历史上曾经在国家治理制度上的辉煌。

——摘编自刘俊杰《制度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就某个时段或总体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12更新 | 8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魏晋南北朝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韩国磐《南北朝经济史略》等,这些书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你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某一方面历史的了解,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05-01更新 | 223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载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贵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帝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

——摘编自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并简要评析内藤湖南对唐代三省制的认识。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材料三 康乾盛世就如千年古国的回光返照,康乾之后,清代的中国江河日下,一日千里,逝者如斯。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中的观点。
2017-11-16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