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 全国抗战的开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1415536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19458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1025日台湾光复。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材料三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1)材料一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
(2)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罄竹难书,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举两例)
(3)对于日军侵略,中国进行了全民族的殊死抵抗。请写出2个重大战事的名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举一个)。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5)你认为材料三中对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全面吗?试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爆发后,中间党派纷纷发表通电,“我国已恢复了民国十六年前全民族一致团结以谋民族复兴的精神。这样的全国团结,是保障抗战胜利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一个重大的打击”,是“民国开元以来所未见之大统一大团结的好现象”。除汉奸外,“全国上下,不分党派,无间朝野,为民族利益计,为自身及子孙计,都应该牺牲其特殊利益,财产生命,团结一致,共同向战胜暴日的一个目标前进”。

——摘编自彭秀珍《试述抗战时期我国中间党派的政治态度与贡献》

材料二     抗战初期民主党派抗战活动是非常积极的,他们身体力行,做到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以各种方式直接投身于抗日战争的实际斗争。救国会的许多成员进入陕北、华北、华中等根据地,参加八路军、新四军。乡建派的邹平乡建学院的一部分学生参加共产党组织的山东游击队对日作战。中国致公党,也培养和输送华侨青年回国参加祖国神圣的抗战事业。据统计,在抗战期间,归国参战的粤籍华侨有四万多人。

——摘编自闭清《我国各民主党派对抗日战争的贡献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统一大团结的好现象”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党派对抗战做出的主要贡献。
2021-01-29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商路的开辟对促进区域联系和全球联系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从一个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2925公里。据统计,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飞机997架,坦克82辆,火炮1000余门,机枪5万余挺,汽车1000余辆。这些物资90%以上是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有钨砂、纯锑、锡、铅等矿产,还有大量的茶叶、桐油、生丝、羊毛、驼毛及羊绒、皮张等,这些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西北国际通道是中国境内延伸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国际交通线。这一通道的开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的荣光。

——摘编自尚季芳《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00年至18世纪末世界贸易呈现出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北国际通道”运行的背景及意义。
2022-10-22更新 | 1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实践中经过艰辛的探索,特别是1923年“二七”大罢工的教训使中共认识到,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强大势力压迫下,单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取得斗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必须加强与各党派的合作,形成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为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和消除封建军阀,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革命道路探索。但孙中山的历次革命运动大多以失败告终。特别是1922年陈炯明叛变使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断无成就的,并寻求中国革命的出路,正当此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他以新的希望,孙中山决心同苏俄合作,同中国共产党合作。1924年1月,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认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

——摘编自许艳民《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发动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向全国人民呼吁:“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完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此时国民党当局也认识到,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合作无以抗日,所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抗战。在此形势下,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

——摘编自盛平瀚《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不同,并分析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2024-03-27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