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3 题号:1426827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直至清末,中国尚未真正建立专门的独立卫生管理机构,只是有相关机构代为履行管理卫生之职责。到清末“新政”期间,清王朝于1905年在中央设立了巡警部,由其监管道路治安与卫生事宜。到民国时期,由政府正式颁布的专门卫生法规开始出现。1916年北京政府制定颁行《传染病预防条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行的卫生防疫法规。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组成内务部,下设秘书处、警政司、卫生司。于是,卫生管理部门又从警政中脱离出来,独立成为与警政司并立的卫生司。半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在行政院下设立卫生部,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央机关第一个独立的部级卫生行政机构。稍后,又陆续增设了中央医院、中央卫生试验所、公共卫生人员训练所等机构。至此,中央卫生管理体制已较为完善。与此同时,一些民间机构与团体也大力开展乡村公共卫生的宣传与教育活动。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公共卫生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公共卫生发展的原因。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7月,清政府按照在辛丑议和过程中西方列强的要求,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在六部之前,并简派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王文韶为会办大臣,瞿鸿机为会办大臣兼尚书。从此,外务部便取代总理衙门成为清末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外务部的设立,首先由西方列强提出,适应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的需要,对于清政府而言,有被迫无奈的意味。清政府把外务部列在旧有六部之前,意在向西方列强表明一个特别重视“邦交”的态度。……外务部中不分满汉、一尚书二侍郎的行政官员配置,打破了旧六部满汉各有一尚书二侍郎两套班子的官制模式,为后来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设立外务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设立外务部的意义。
2021-02-16更新 | 3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忽必烈主持下的元初政治改革主要是附会汉法,以改革旧俗。他建国号曰大元,迁都于燕京。规定元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军务,御史台掌监察;最高地方行政机构“行中书省”为中书省的派出机关,枢密院和御史台在地方也有各自相应的机构。各级官员任免由朝廷掌握,以蒙古人为正、汉人为副,由蒙古长官掌实权。与此同时,废除造成地方割据倾向的汉族世侯制,但蒙古贵族的份地制仍然保留,仍可以享受份地上的经济利益,也可以任命监官。此外,元世祖还定奉秩、颁俸禄。于是,官有常职,位有常员,食有俸常,“一代之制始备”。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概括忽必烈政治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忽必烈政治改革的影响。
2021-08-25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吸取日本军国民体育理念,“全国学校隐寓军律,童稚之时已养成刚健耐苦之质地”,设立体操科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体操科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德日兵式体操,大量任用退役军人作为教练,教学方法单一、呆板,运动场地、器材也缺乏保证。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美国自然主义体育学说传入中国,主张“儿童中心”和“个性自由发展”。1919年第五次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决议,指出军国民体育已不合教育之潮流,应加以改进。1922年须布的新学制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课程包括生理卫生、体育运动和健身方法,教学内容上以田径、球类项目和游戏为主;出现了“三段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体育教学方法并流行一时。1936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编写发行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科书《体育教授细目》。

——摘编自赵艳《中国近代三次学制变革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到民国时期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体育教育发展的意义。
2020-07-06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