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 题号:146725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革命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实践。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其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因此,它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630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共和制建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的实践并用史实说明在其破产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
2024-01-14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二: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追溯中国宪政史,往往要寻至清末立宪,……早期改良派知识精英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国家兴盛的意义,因而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立宪,形成了一股宪政思潮。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了变法维新主张,开启了宪政运动的实践之门。……但近代中国宪政的命运始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苗连营《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夫之与顾炎武的观点。结合所学试分析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清末民初中国宪政曲折发展的历程。
2022-01-08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11月15日至12月25日,国民党不顾中共和民盟的反对,召开了“制宪国民大会”(简称“制宪国大”或“国大”),国民党代表“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国民党人认为,以三民主义冠国体,是国民党领导革命的目的,也是建国的准绳,“民有、民治、民享”及“民主”等字义已包含于“三民主义共和国”的含义之中,不必赘述,在会议中与青民两党代表展开了激烈争论。

青年党与民社党代表指出修改宪法第1条为“中华民国为民主共和国”,认为“各国宪法第一条皆规定国体,规定主权者是谁……现中华民国既规定为三民主义之国体,等于国民党为主权者,国民党员为八百万,则其他四万万四千二百万人民将摒弃于主权之外”。民社党代表指出“三民主义是一种广泛政治思想,各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如果订在宪法条文中,将来必会引起种种争执与借口。”

国民党代表潘公展、叶青则强调三民主义目前已为国内各党派所一致承认,写入政协通过的《和平建国纲领》之中,已“非国民党一党者”,称此举“甚合理想”。

蒋介石与国民党被迫作出一定让步,同意“民有、民治、民享”入宪,称“这部宪法‘以三民主义为基础,成为民有、民治、民享共和国的宪法,是世界上共和国最新的宪法’”。

——摘编自张维达《1946年“制宪国大”国体之争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这场争论双方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46年“制宪国大”国体之争进行评价。
2024-05-10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