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8 题号:15038809
朝贡体系条约体系

材料一   

朝贡体系的雏形是古代中国的畿服制度,秦汉以后推广运用到处理与域外关系上,中原政权和其他诸国以“册封”关系为主。南北朝时期原有的体系崩贵,至隋唐时期,羁縻制度逐步取代册封制度。

宋元时期整个朝贡体系一再次陷入混乱之中,至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规定把15国列为“不征诸夷”,写入《祖训》,并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由此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通行的国际关系体制。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朝贡体系的基础遭到了不可挽回的动摇。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朝贡体系给予点评。

材料二   根据一般原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1625年)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合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

(2)综合以上两个文件,说出它们在近代国际法形成中的作用。
21-22高二上·北京朝阳·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学者李斯特对国际法发展阶段的划分

阶段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古代至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
第二阶段1648年至1815年维也纳会议
第三阶段1815年至1856年巴黎会议
第四阶段1856年至1878年克里米亚战争
第五阶段1878年至1900年海牙和会
第六阶段1900年至今

材料二   美国学者芬威克对国际法发展阶段的划分

阶段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从古代东方诸国到罗马灭亡
第二阶段从神圣罗马帝国到三十年战争
第三阶段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到维也纳会议
第四阶段从维也纳会议到海牙和会
第五阶段从海牙和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第六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一战结束
第七阶段从巴黎和会、国际联盟成立到现在

——以上材料整理自《国际法发展的历史分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李斯特和芬威克关于国际法发展阶段划分的相同依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学者对国际法发展的划分存在哪些共同的优缺点。
2023-11-18更新 | 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威斯特伐利亚公会是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会议承认了罗马帝国统治下为数众多的邦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确立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资产阶级革命对近代国际法发展有重大影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的民族自决、不干涉内政、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逐步为国际社会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原则。从格老秀斯开始,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与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国际法来调整。

——摘编自王庆海《国际法》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0-11-20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国际关系理论

材料一   均势理论认为,一国可以通过与某一力量合作以压制另一发展过快的力量从而保护自身。16世纪,随着大国竞争的加剧,这一理论被西班牙、英、法等国运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使欧洲出现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局面。17世纪下半叶,均势概念开始频繁地见诸文章著作和政府文件中,从而成为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影响最大的传统理论。学者认为,均势理论要给“轻的一端施加重量”,这“很容易造成滥用权力的现象”,均势外交将使国家间形成“一张阴谋和暗中监视交结成的复杂网络”,“国家间相互猜疑,争相备战”。

——摘编自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等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在美苏两大国分立的格局之下,中国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很快得到亚非会议及亚洲国家会议的支持。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一以贯之的国际法观念的表达,先后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文件中得到确认。联合国通过的多个宣言与决议,也多次确认其为基本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发展为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摘编自刘国平《中国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7世纪均势理论日益流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的贡献。
2023-12-14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