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9 题号:1520827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随着美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得到广泛关注。1906年全美各地的职业学校逐渐兴办,每个州设有一所工业或农业专门学校。1917年,美国组建联邦职业教育局,各州设立教育委员会,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相关事宜。职业教育的经费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到1918年,美国中央财政补助费用达到747余万元,州政府及地方政府拨款超过1977万元。职业学校在培养专业技能课的同时,还要求“每个儿童,每个星期必有一点钟(一个小时)习公民学、卫生学、修身学、社会法律等科,至四年而后毕业焉”。民国初期国内教育界对美国职业教育的介绍,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朱鸿翔《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播:以美国为例》

材料二   198010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积极恢复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19835月,国家要求把部分普通高中改变为农村中学,注重对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在津、鲁等地设四所技工师范学院,专门为技工学校培养师资,以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使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与普通教育办学体制分离,以法令形式确定了“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随着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国家教委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更为明晰,至1998年,全国高职教育招生43万人,在校生为117万人,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达432所。

——摘编自朱德全、石献计《从层次到类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百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施坚雅《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


材料二

                                                                         ——摘编自翟克《中国农村问题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现代英法美三国城市化进程的异同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的看法。
2018-01-18更新 | 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材料: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受”,从1886年——1890年四年间,德国六家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德国企业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标准,结果导致英国输出原料,出口未加工和半加工的煤焦油产品,再购回精致的燃料制成品。德国依靠高度合理化的生产体制,将世界市场上合成工业垄断权从英国人手里夺得。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出私人投资占优势的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的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把工业领导权交给科学家而不是金融家,甚至银行也有科学顾问。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依据材料归纳德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2020-12-28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对此,你有何看法?
2020-02-10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