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 赫鲁晓夫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41 题号:1539439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各时期农民平均生活水平估算

人口数(万人)粮农并家口数(万人)耕地数(万市亩)粮田数(万市亩)每个粮农及家口平均拥有土地数(亩)平均亩产(市斤)每个粮农及家口平均拥者毛粮数(市斤)扣除成本加工后的人均粮食数(市斤)除本身口粮外可向社会提供粮食数(市斤)
明万历时12000972071551.166075.46.82561741808458
清乾隆中2000017000103610.993249.85.53101705791441
清嘉庆中3500029750105043.694460.53.23191021474121
清末期4000034000112596101336.4328786140050

——摘自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

材料二   因粮食和食品供应困难,1962531日苏联政府宣布提高食品零售价格,引起社会激烈的反应。为避免社会不满情绪升级,赫鲁晓夫被迫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70年代,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由于苏联外汇不足,苏联政府便不断抛售黄金,并动用外汇储备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西方大举借债以支付购粮款;…俄罗斯历史学家皮霍亚在其著作中记载了这一时期的一些现象:“商店里的食品越来越少,尤其是肉类和奶制品。后来,植物油、面包和大米突然间变得短缺起来。在1962-1963年,许多州的大部分食品实行凭票供应。“号召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的声音此伏彼起…所有这一切最后换来的是大失望、共产主义信念危机、冷酷无情、厚颜无耻和不得不精打细算过日子。”

——摘编自黄立茀《粮食供应危机与苏联剧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粮食供应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工业消费品生产(第二部类)1980年比1950年增长9.3倍左右;美国工业生产1980年比1950年增长了2.1倍。19651982年苏联按人均计算的居民实际收入增加1.02倍。美国私人非农业部分的工人的实际周平均工资,从1965年的101.1美元下降到1980年的95.18美元。从1973年到1994年,美国普通工人每周实际工资已下降了1.9%,实际工资大体已降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水平。1988年到1993年,美国私营部分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9%,而职工每小时的平均收入降低了4%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82)》《苏联经济概论》等整理

材料二 19802007年美国经济贸易逆差与GDP增长率(单位:10亿美元、%)


——摘编自邹玉娟《财贸经济——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及其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苏联1950~198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简要分析造成这些态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80~2007年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并概括促成这些态势的主要因素。
2020-03-02更新 | 2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1894~1971)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请回答:
(1)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2)对比勃列日涅夫失败的教训,你能说说我国经济改革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吗?
2018-03-21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关注国家的发展。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18—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

项目1918年1929年1930年1934年1937年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1.657.085.9233.3243
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0.021.06.015.718.5
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0.13.923.671.4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不详14.933.687.499.1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材料二(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材料三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

材料四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

(1)上述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指出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4)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

2018-07-03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