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76 题号:15485341
《唐律疏议》规定:“谓告言、詈言、诅詈祖父母、父母,绞”,及奴婢、部曲诬告主之期亲、外祖父母者,虽引虚(诬告人主动认罪)各不减。这表明唐朝(       
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统一B.家族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C.注重维护家庭的等级秩序D.司法判决主张轻罪重罚
2022·湖南长沙·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德法共治思想可以追溯到西周的“明德慎刑”,汉武帝以后发展为“德主刑辅”,到唐代最终确立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该学者意在说明(       
A.法家地位逐渐衰微B.儒学思想与时俱进
C.德法共治由来已久D.历代治国理念趋同
2023-04-03更新 | 24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唐律疏议》之“十恶”规定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并对每一种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有的甚至还对犯罪行为的对象、方式、具体情形等进行了列举。这
A.体现法律的教化功能B.说明儒法思想的融合
C.反映社会秩序的规范D.导致轻罪重罚的结果
2021-04-07更新 | 39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法典。其中的《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机犯者,以法律论。“这一规定反映出唐律
A.维护等级尊卑关系B.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
C.体现法律至上原则D.抛弃了华贵夷贱的传统观念
2018-01-14更新 | 3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