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 新时期的民主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28 题号:1548534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形成,出现了自治市与郡、教区并立的权力结构。1835年颁布的《市政法案》是有关英国地方政府结构的第一次立法,确立了选举产生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的地方自治原则。此后,一系列法案的颁布使英国的地方自治体制逐渐走向现代化和规范化……英国中央政府于19世纪80、90年代完全改组了地方政府体制,但仍保留自治市的独立性。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材料二   人民公社解体后,村民自治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时至今日,这一体制由于建立在严格的户籍和土地边界基础之上,在当前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陷入了治理困境。社区自治——这一新型的基层治理形态成为新时代的选择。社区自治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社区公共组织,通过民主协商的形式讨论并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从而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农村社区自治体制下,是否拥有经济组织或集体产权不再成为社区成员的基本条件,从而打破了固有的村籍限制,为不同地区间人员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社区身份与个人经济、社会和政治地位是分离的,社区成员均能以独立和平等的居民身份参与公共事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摘编自袁方成《民主治理如何可能一—从村民自治到社区自治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自治市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村社区自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018-12-03更新 | 1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吕氏乡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隋店以来乡村社会教化缺失的缺陷,用合约文字的方式概括了此前中国乡村社会中那些世代相续、口耳相传,但没有见之于文字和契约的成训习俗。“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话”四条目用通俗的语言规定了处理乡党关系的基本准则和乡民安身立命的行为规范,不仅使乡村社会的治理有了可以共同遵循的礼俗和道德标准,而且为后世乡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历史性文本基础。

——杨亮军《宋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乡约》

材料二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必须“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实践,探索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也就是说,在村民自治深入发展的阶段,随着国家治理目标的变化、乡村社情的变化、农民需求的变化,村民自治已经逐渐开始进入治理有效的轨道,村民自治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周丽娜、陈宏达《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及当代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乡约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村民自治的意义。
2021-11-16更新 | 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里,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创立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2021-10-14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