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7 题号:15518136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党和国家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机构改革是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十二次机构改革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一体化阶段(1949-1978),主要围绕精兵简政和央地权力归属等问展开。其次是集体化阶段(1978-1992),在于冲破计划经济政府管理模式,适应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对制度保障和支持的需要。第三是规范化阶段(1992-2012),主要围绕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展开,政府职能定位渐渐清晰,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逐步实现从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的转变。第四是开始于2012年的系统化阶段,以构建现代政府体系和实现治理现代化为核心,勾画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及政府改革与治理的蓝图。经过改革,初步形成了党政军民同步发展的治理体系,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框架也基本成型。

四个阶段的划分可以看作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缩影。经过改革,渐渐形成了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科学思想方法,指导中国踏上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文宏、林仁镇《中国特色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1)概括新中国机构改革的特点。
(2)简述新中国机构改革的意义。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历史上重大改革同眸】

材料 1906年10月,张荫棠以候补五品京堂、副都统、驻藏帮办大臣身份抵拉萨“查办藏事”,开启了涉及藏族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民俗等各个方面的大规模改良维新运动。针对当时藏区存在的诸多“陋习”,张荫棠组织编写了《训俗浅言》与《藏俗改良》。

《训俗浅言》根据儒家伦理文化的精要,详细讲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五伦关系,以及如何提升个人文化素质和进行必要的道德修养同时,强调藏区各民万众一心,外敌自无由侵入;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切勿同室操戈。还要“开办和振兴实业以救济贫弱”,切勿只思日诵经典,望神庇佑,望人布施。

《藏俗改良》则涉及婚配、丧葬、卫生、客礼、穿戴、迷信以及识字、练武、经商、种植、开办实业、开发矿产等方面存在的固有偏见及生活陋习的改良。

张荫棠还提出,藏族群众之所以愚昧,因其既不识藏文也不识汉文,因此,藏区所设学堂“应汉藏文兼教,使藏族群众人人能读书识字”。几年中,西藏地区开办了新式学堂22所。学堂的教学科目亦基本按照清朝政府1904年初颁发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置。

——摘编自余仕麟《晚清藏区“藏俗改良”运动述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藏区“藏俗改良”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藏区“藏俗改良”的意义。
2017-03-10更新 | 4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19世纪以来,土耳其的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是共存的。这种状况是不符合民族主义者的世俗化要求的。根据1924年通过的《教育统一法》,宗教学校被取消,所有的教育机构被教育部接管,公共教育完全成为世俗事务。宗教教育则留给了家庭和乡村的神职人员。宪法中关于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条款在1928年被取消,1930年和1933年,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宗教课程被取消。20年代,初、中、高各级学校的结构和课程还是以19世纪的法国教育为样板。1933年,伊斯坦布尔大学进行重组,在土耳其的很多城市还建立了新大学。凯末儿时期土耳其的人口识字率从1927年的10.6℅提高到了1940年的22℅
——刘云《凯末儿改革中的伊斯兰教》
(1)根据材料,概括凯末儿时期土耳其教育改革的措施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末儿时期土耳其教育改革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1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重大历史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晚清以后,盐政愈为混乱。盐政改革先驱张謇力主改革盐法。张謇深知改革的难度,决定自己实践,亲自抓典型,进行改革试点,从点上取得经验,再向面上推广。他创立同仁泰盐业公司。对公司进行整顿和改良,整顿的重点是恤丁。他认为:“盐须丁煎,私从丁出,不恤丁而责盐,犹不事耕而望获也。”改良的重点是富卤。“旧法制盐,天事居七八,人无可为。”同仁泰盐业公司按整顿改良的方针,主要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废丁籍,改称呼,提高灶民煎丁的政治待遇。二是整顿生产设备,改革规章制度,把封建衙门式的盐垣改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制公司。三是改良生产技术,把耗草多、成盐慢传统旧方法,改为板晒代煎和以煤代草新工艺。四是改散煎为聚煎,即把以户为单位分散的生产方式,改为手工工场式的聚煎(后因集中聚煎不便搞家庭副业,灶民的工资收入不如个体合算而停止聚煎)。五是生产精制盐,在国际市场上一举夺魁。可以说,这就是张謇对中国盐业近代化和农业近代化的不朽贡献。

——摘编自邹迎曦《张謇盐政改革理论与实践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有识之士改革盐政的原因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张謇改革盐政的历史影响。
2019-05-28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