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15518189

材料   明朝中期的著名政治家杨一清(1454-1532)于1502年出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并开始主持陕西边备事务。伴随着明朝边备的逐步松弛,明朝与蒙古关系的紧张,边地战火连绵不断。他在担任陕西总制期间,对兵将进行必要的奖惩,“皆是激励人心,鼓舞士卒之策”。他能够充分认识到下属将领之长短,合理调配。由于蒙古不断拆墙入寇,深入腹里,他在朝廷支持下大力修筑边墙,在自延绥至宁夏一带大修墩台,积极设防。他认为充实军伍,“惟有招募一策,可应目前之急”。招募对象为长期居留边方的土著居民,因为他们“性气猛悍,尚勇善斗。且惯见敌众,闻敌不惧”。同时加强对边兵的管理和训练,注意演练各种营阵,因时制宜地使官兵灵活掌握各种战略、战术,以提高作战能力。他还通过中盐、屯田和国家发放帑金等多种途径,增加边地储备,以保障边地军民生活。他作为总制出镇西北边疆三十余年,不仅功绩卓著,而且治陕之规范更为后世所称道。明世宗认为他“温诏褒美,比之郭子仪(唐代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

——摘编自方广岭《论杨一清经营陕西边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杨一清经营陕西军备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杨一清经营陕西军备的意义。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   (东汉建立后)刘秀虽然然仍以三公(司徒、司空、太尉)担任宰相的职务,但进一步采用汉武帝重用内朝官员的办法,加重了尚书的职权,扩大尚书机构,正式称为尚书台。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尚书台官员统管了军政、吏治、司法等政治事务,真是“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而已。尚书令主赞奏事,总领纪纲,无所不统”。刘秀“以吏士责三公”,让三公只做一般官员做的事情,使他们各不副实。这种情况,延续了东汉一代。在地方政权方面,光武帝刘秀裁并了四百多县,这相当于西汉末年县、邑、侯国数的四分之一,吏职减去了十分之九,边塞的亭侯吏卒也陆续罢省了。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刘秀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武帝刘秀政治改革的主要意义。
2019-05-23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1982年,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地展开各级机构改革。这次改革首先以精兵简政为主,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工作部门从50~60个减为30~40个;城市政府机构从50~60个减为45个左右;行署办事机构从40个左右减为30个左右,县政府部门从40多个减为25个左右;在人员编制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人员从18万人减为12万余人。市县机关工作人员约减20%。其次,改革领导班子,优化干部队伍。逐步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减少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副职。同时,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选拔能够开创局面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这次改革之后,部委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从64岁降到60岁,局级干部平均年龄从58岁降到54岁。但是,由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对于行政管理没有提出全面变革的要求,所以政府机构不久又呈膨胀趋势。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
2018-05-08更新 | 2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仍奉行野蛮的掳掠政策。他们所到之处,把掳掠的汉人不是杀死,就是变为私人的“驱口”“部曲”,“岁久掩为家奴”,或“强籍新民以为奴隶”。同时,还疯狂地夺取民田,“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孳畜”。结果,中原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受到落后的奴隶制经济的严重冲击。忽必烈即位后,许多汉族文人学士纷纷进言,劝他“附会汉法”“行中国事”。忽必烈在接受他们从理性上劝导的同时,还受到中原贫苦人民的“兵谏”。彭义斌率领数十万红袄军攻城略地。严峻的形势迫使忽必烈认真审视“附会汉法”的重要性,对蒙古贵族现行的统治政策进行权衡和总结。

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忽必烈设立劝农司,命劝农官到各地巡察,“劝农桑,抑游惰,礼高年,问民疾苦”。并规定在招抚逃户、安顿百姓方面比上年“增添户口”者要“别加迁赏”,否则,“定加罪黜”。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二月又成立司农司,专掌农桑水利。其官员以“巡行郡邑,察举勤惰”为职,颁行“农桑赏罚之法”,还向各路推行《农桑辑要》一书,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摘编自顾奎相《简述忽必烈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忽必烈实行“汉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忽必烈在农业领域实行“汉法”的措施,并指出其影响。
2019-08-03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