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5 题号:1561906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80年独立执政的约瑟夫二世,试图实行深入的改革。他即位后一年,即颁布《臣民特许令》,取消农奴人身依附关系。首先在波希米亚,匈牙利等邦领废除农奴制,代之以“臣民关系”。此外,约瑟夫二世又进一步限制贵族的特权。在经济政策方面,他成立皇家手工工场,减轻税收,建立自由港,奖励出口,促进外贸;实行关税保护。在国家行政管理方面,他废除了各地的贵族咨询委员会,各级政府的首脑对其管辖区负全责;加强政纪,设立治安部作为国家监督的控制机构;规定德语为官方语言,担任官职者必须能说德语等。约瑟夫二世试图站在皇帝的立场上,对德意志兰的状况实行变更,企图建立一个由他领导的大一统的帝国,但遭到普俄法的反对而失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约瑟夫二世改革的背景。
(2)试分析约瑟夫二世改革的历史作用。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无疑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等于给方兴未艾的国内工商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傅衣凌就充满激情地讴歌:“万历时代是自由奔放的,有较多的新气息。”

——摘编自邵达《华夏史录》(下)


分析张居正改革的成效,谈谈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2023-04-06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提出“以学校为今日先务”,在徽宗支持下,兴学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史称“崇宁兴学”。朝廷陆续颁布了一系列规定,一是扩大太学规模,外舍生定员三千人,内舍生定员六百人,上舍生定员二百人,均比元丰(宋神宗年号之一)时扩充一倍。二是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崇宁三年(1104年),诏诸路州军未置学处并置学,各州县除了高等程度的儒学外,还要办初等程度的小学。三是创立多种专门学校,除原有太学外增添培养皇室宗亲的宗学、培养天文历法人才的天文学、培养医生的医学、培养将士的武学、学习数学的算学、学习法律的律学、学习书法的书学、学习绘画的画学等,其种类之多,历代绝无仅有。四是全面实施“三合法”,停止科举,通过学校取士。“崇宁兴学”在文化教育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深深影响了明清两代的教育制度。

——摘编自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概括“崇宁兴学”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崇宁兴学”的作用。
2021-12-13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武则天参与朝政和当上皇帝之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首先,扩大制举。缩短制举间隔,使“常举”制度化,变数年一次开科取士为每年一次。并扩大录取人数,增加制举科目,把以前每次1~2科,增加到7~8科。其次,创立殿试。据史书记载,殿试是于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十四日,武则天亲自于洛城殿对贡士进行面试开始的。这次考试进行了数日,仕子云集,达上万人。第三,设武举科。女皇晚年,于文科殿试之外,又创办了武举,以选拔武艺精通、具有将帅才能的人。从此以后,宋、元、明、清四朝都开武科。第四,开创“南选”。唐初,边远的五岭及贵州一带,文化比较落后,武则天有意加以开发,对这些地区在人才的选拔上特别给予照顾。第五,创“密封卷”。即此后开科,必须糊上考生的姓名,监考官按答卷优劣定格录取,这就是最早的密封卷。

——《武则天在科举制度上有哪些改革》


(1)根据材料,概述武则天科举改革各项措施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试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创新对封建统治的积极影响。
2016-11-27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