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47 题号:15886039
图1、图2、图3分别是我国唐朝、南宋、清朝增建的孔子庙分布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孔祥林《世界孔子庙研究》


分别指出唐朝、南宋及清朝增建孔子庙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此殆为转变时期见于明清之主要原因。然则蒙古入主中国,人民备受异族之欺凌荼毒,儒家之仁义礼乐,法家之尊君重国,明法饬令,道家之知白守黑、任天无为,以及一切中国固有之政理治术,均经历史之事实证明,不足以保民族之自存,则穷极生变,明清政治思想不得不另辟蹊径,向新方面以前进矣。

一一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有激于佛老二教的昌炽,唐中期韩愈追寻“道”的本源,排斥佛道,企图建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相传的儒家道统。宋初孙复、石介、胡瑗等人秉承韩愈,指责以佛老与儒“三教皆可尊”的论调;提出以己意解经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旧儒”,直追儒经义理;以《六经》义理为指导来治理和改造社会现实。他们亦被追尊为理学先驱。

一一摘编自刘复生《北宋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并分析外来文化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基本内涵。分析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2-06-02更新 | 2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方面进行了调和,最后儒、释、道三教合一。翻译佛经时通过对教义的删改以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如家庭伦理方面,佛典认为,双亲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孩子并没有义务为父母奉献一切。而在中国,则把孝敬双亲视为佛教教义之一。佛教论者还用中国本土文化来改造佛教教义,他们极力把佛教的教义与儒家文化进行融合。比如,把因果报应论与中国传统礼教沟通起来,只有孝顺父母和忠于君主才可以得到善报,孝顺父母、忠于君主这种忠孝观念与佛教主张的因果报应论是相通的。

——摘编自高翔《从佛教看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出身于佛门的草书大家怀素和尚在进行书法创作时摆脱了传统章法的束缚,狂革舞动,变幻英测,书写于法度之外,在中国书法史上独具一格,他的意境往往被视为对佛救“空”的领悟。佛寺中的高僧心态往往开放包容,佛门书家与信佛的文人雅士的双向沟通与融汇,使得“顿悟说”“凝神观照”“意会”等具有明显佛教文化色彩的语言,最终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创作者、书法艺术理论家们成功吸收借鉴。在佛救教义中,佛教徒只有通过如理如法地不断修行,才能最终成就涅架自在的解脱境界。佛教这种“修行”的思想与书法家的修养提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虞世南、张怀璀等著名书法家的书法创作理论研讨中,都可以见到佛教“修行”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多与佛救文化主题有关的书法作品正是书法家对佛救相关问题思辨后的结采,还有一些则是在生活中与僧人交往互动后留下的记录。这些带有佛救文化特色的书法作品与普通书法家的创作意境不同,独具魅力。

——摘编自李栋财《中国历史上佛教文化与传统书法艺术之间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佛教本土化的原因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佛教文化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影响。
2023-05-16更新 | 2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学与北学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

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

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

(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
(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2023-06-30更新 | 38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