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5 题号:168154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顺治政府召集流民,开垦荒地,但急求成效,于开垦次年就起征新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荒效果不明显。康熙帝即位后,放宽了起科的年限,垦荒颇见成效;康熙极为重视常平仓谷,规定了仓谷的数额;雍正帝也一再谕令,让各地存足额定米谷。康雍乾时期,包谷、番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贫苦农民的主要口粮。康雍乾三帝通过粮价奏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粮价,采取了一系列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措施,对安定民生发挥了一定作用。康熙帝还曾下谕令“蒸造烧酒,多费米谷,须严禁",雍正曾试图将禁酒推向全国。

——摘编自叶能《清代前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5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目前,中国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380公斤左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肉类产量41公斤、水产品21公斤、禽蛋14公斤、水果35公斤、蔬菜198公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八十年代世界增产的谷物中,中国占31%的份额。中国发展粮食生产取得的巨大成就。

——据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粮食问题》(1996年)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展粮食生产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商业性农业、民营手工业经济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比例增大,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城市商业特别是集镇商业繁荣昌盛,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区域市场之间联系增强,以及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商品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商业经营主体除了以经商为主业的职业商人外,已扩展至农民、城镇市民、个体手工业者、官吏、皇室、士绅、僧道以及浮游流亡诸阶层。

——摘编自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二   朱元璋认为只有“重农”才能“富民”,而要“重农”必须“抑商”,让主要劳动力固定在土地上。一般农民不能脱离本身的户籍去经商,而商人也只能在本地经营,想去外地,手续十分繁杂。朝廷还强化了专卖制度,规定对盐、茶由国家垄断经营,盐商、茶商必须取得“盐引”“茶引”等专卖许可证才能经营,否则构成私盐罪、私茶罪,处罚手段极为严厉。明朝不仅对生活必需品专卖,对金、银、铜、锡、硝、硫磺等重要物资也全部实行专卖。明朝还实行“海禁”,商人和百姓不得从事对外贸易。这项政策被朱元璋的继任者多次加以强调,成为明中期以前最重要的政策之一。

——摘编自陈忠海《明初经济政策为何走“回头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相比,明朝经济呈现出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020-11-11更新 | 1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然亦(田与屋)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曰:天地有法乎? 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然民之道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曰:君、相有法乎? 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亦君、相调剂之法也。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引自(清朝乾嘉时期)洪亮吉《治平篇》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洪亮吉“治平”之策的建议。
2024-03-09更新 | 10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朝,尽管人均收入水平并没有出现显著增长,人口和经济却在大幅度地扩张。在低价值的铜钱无法满足经济和人口扩张对货币的需要,纸币发行又免不了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明清两朝只能寄希望于渐成气候的白银。但这导致16世纪中叶前后出现了“天下之民皇皇以匮乏为虑者,非布帛五谷不足也,银不足耳”的银荒。与此同时,世界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美洲银矿的意外发掘解决了当时中国的货币饥渴问题。美洲白银不仅从马尼拉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的贸易,也在运至塞维利亚后通过欧洲的途径运至印度果阿,再流入中国;更由后来到东方来的荷兰人、英国人直接运往中国,换取中国的商品。

——摘编自张光、汤金旭《从纸币帝国到白银帝国—近代中国衰落的货币制度成因》

材料二   事实上,明代成、弘以后,代表民间社会发展的白银占据了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因此,明朝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遂产生了与以往朝代相比前所未有的变化。明朝统治在白银货币化过程中逐渐被削弱,王朝拥有的资源更多地让位于市场,国家的作用则更多地让位于社会,市场经济逐渐崛起,王朝权力的衰落不可避免。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2024-04-11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