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02 题号:16937342
洪武元年(1368年)的《大明令》规定:凡鳏寡孤独,每月官给粮米三斗,每岁给绵布一匹,务在存恤。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常加体察。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的法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财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反映了明代初期(     
A.民主法治体系日渐完善B.弱势群体获得了有效救助
C.社会秩序稳定备受重视D.社会救济完全由官府负责
22-23高三上·福建·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17]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面对饥荒,宋代潭州知州李允则主张“先赈后奏”开官仓济民,转运使却坚持“先奏后赈”。李允则解释说:“如果奏报朝廷要花一个多月时间,恐怕来不及了”,转运使还是不准。李允则无奈,只好以家产作为抵押,转运使才勉强同意他开官仓平粜谷米救济灾民。这反映出(     
A.政府在赈灾中失去主体作用B.宋代转运使的权力膨胀
C.儒家思想观念影响吏治行为D.古代救灾赈灾机制僵化
2023-03-08更新 | 34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宋皇祐年间,范仲淹转任杭州,恰逢两浙地区发生饥荒,面对“殍殣枕路”的惨象,范仲淹却鼓励民众外出游乐,同时进行“以工代赈”,召集寺院主持、民间富户雇用工匠翻修寺庙、仓库等,“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范仲淹的赈灾措施(     
A.兼顾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B.化解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C.扭转了当时积贫积弱的局面D.重在关注老幼弱势群体
2023-08-17更新 | 11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如图为四川彭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砖。画中有一头戴冠、身着长袍的官员跪坐于房前左侧,一只手向前伸出;房前右侧,一肩负鸠杖的老者跪在地上,探头望着前面地上的一只口袋,一赤足短裤者手捧量器,弯腰向地上的袋中倒物。该画像砖可以佐证当时(     

A.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B.义仓养老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
C.经济繁荣是社会优抚的前提D.优抚制度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
2023-11-03更新 | 4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