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1698607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帝曰:“陕西行之已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通鉴长编》


(1)在材料一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三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观点及理由是什么?
22-23高一上·湖北·期中 查看更多[1]
【知识点】 王安石变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以来,原有的宗族组织逐渐解体,基层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北宋庆历、皇佑年间,范仲淹于苏州购置田产千亩,设立义庄,义庄制度由此开始。宋代义庄的救助方向主要集中于族内的贫弱者,会稽新昌人石允德所建的义庄,“以给族之贫者”。南宋时期,义庄继续发展,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以江、浙、福建为多。江西乐评人王刚中,买田千亩为义庄,“又筑室为家塾,凡族子之胜衣者皆进于学”。福建崇安江氏,“以余财创义庄,辟塾延师,聚族教养”。宋代义庄的出现,使宗族的救恤形式向制度化方向转变,族人之间近似虚无的血缘概念逐渐走向有内在经济关联的严密组织。

——摘编自李学如《宋代宗族义庄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义庄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义庄制度的作用。

2017-06-12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 变法第七》


(1)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
(2)请任选其中一个变法,简要说明张之洞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
2021-01-27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或与朋友争辩于私室,不少降辞气(不能说话柔和,气色温和),视斧钺鼎镬无如(不畏强势,不怕得罪人)也。……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弗色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

——引自《宋史·孙固传》


材料二:依照当时情况,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引自历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


(1)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则史料的主要观点,并评价两则史料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材料三:
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清代的法律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材料四: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相同点。
材料五:
“体育”最初产生起自于“教育”一词,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城邦为争夺领地兵戎相见,军事训练促进了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发展,角力、体操等曾被列为教育内容,促进了古代奥运会的产生。14、15世纪以后,人的自由和人的价值以及平等观念的提出,开启了普及教育的大门。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
18世纪以后,生产力巨大发展,社会财富增加,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发展,现代竞技运动的公平原则和规则精神确立。
19世纪中叶,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中设置了“体操课”。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等。20世纪初,我国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体育”一词引进到中国。
二战后,全球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大众娱乐休闲产业日益发展,现代体育成为时尚性的大众消费文化。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重大契机,中国政府加大投入,大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人民群众体质不断提高。
(3)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以“体育的发展”为主题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归纳准确完整)
2018-06-01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