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19 题号:17400934
古代官员父母离世,按常规需停职回原籍“守制”,以符合“四书”中父母三年之丧原则。1577年大学士张居正父亲去世,皇帝“夺情”,要求张居正不丁忧守制,此举引起官员们的激烈反对。这一现象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内阁地位的提高
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商品经济的冲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乡约本是宋代士大夫倡导的加强基层社会道德建设的民间自治制度,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使乡约逐渐具有强制力,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这一变化说明
A.基层政权建设更加完善B.乡约开始具有法律效力
C.君主专制权力加强的需要D.宋明理学失去了统治地位
2022-05-08更新 | 90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2020-07-01更新 | 99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南宋年间一出典人想在土地典出多年后以原价赎回,而求赎时货币已大为贬值,典主不同意,因而成讼。当时法定必须采用纸币交易,法官胡颍判曰:“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于是判决出典人以出典时的铜钱回赎。上述材料反映了
A.法律判决随意性强B.司法实践情法兼顾
C.道德观念左右执法D.法制建设渐趋完善
2021-12-13更新 | 3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