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2 题号:17446320
洪武五年二月,明政府以田野之民不知禁令,往往误犯刑宪,乃诏令有司于府州县及乡里社皆立申明亭,“凡境内人民有犯,书其过民,榜于亭上,使人有所惩戒”。明政府此举(     
A.实现了伦理与法治的结合B.以教化来完善中央集权制
C.从基层开始灌输儒家伦理D.体现了对基层治理的重视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明代《折狱新语》记载一则案例,邵阳人李朝华状告侄子李正风盗窃自己的东西。地方官审判时首先批评李朝华,忘其侄所自出其兄,亲亲之义安在哉,后涉事双方和解,地方官仍判决当庭杖责李正风,为了让其知有尊卑。该案例说明明代(     
A.司法审判渗透社会教化功能B.儒家思想保证了审判公正
C.官员随意支配刑事案件判决D.乡约与法律冲突日趋明显
2023-10-23更新 | 74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清代法律规定,从直省布政使司,到州县正印官,在民间田宅等不动产买卖中,分别履行不同职责,“凡民间卖买田宅,皆凭书契纳税于官,以成其质剂,日契税。税契之法,布政使司作契帖,钤以司印,颁之州县。民之卖买田宅者,领契帖于官,征其税,书其姓名,揭其物数,并原契予之,以防诈伪,以治诉讼”。下列项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布政使司是清朝一省最高长官   ②中国古代法律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
③田宅买卖涉及国家财政收入       ④国家对财产关系等私权关系进行规制
A.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6-05更新 | 7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南宋理学大儒朱熹,一生致力于讲学、授徒,著述颇丰。在其著述中,儿童启蒙读物较多,如《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小学》《四书集注》等。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此后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材料表明(       
A.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B.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
C.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D.程朱理学的研究重点在儿童启蒙
2022-10-13更新 | 6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