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 全国抗战的开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1773350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   这场战役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同时也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日胜利的信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材料三   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一个世纪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摘编自田珏《台湾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发出通电的缘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次战役”的名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   2005年4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今日(29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表示,国共两党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既标志着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我们两党愿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心和诚意,我们共同迈出的这一步,必将记载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胡锦涛总书记说“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国共两党在历史上还有哪两次握手?分别形成于哪一年?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2)回顾历史,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3)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的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2019-12-12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以华夏民族为中心的多民族分布的空间观念,即“五服”观念。这一观念下,“华夷”为一个共同体,共处在一个天下。到秦汉时期,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为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华夷共祖”的民族思想,主张各民族同宗同源,应和平共处、共同进步。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民族观是古代社会处理民族问题的主要依据。

——摘编自赵本燕《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多维阐科)

材料二   1907年,杨度指出“在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一文中也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他反对仅以文化同一性来认同民族,强调血统的重要性。……在清末,“中华民族”一词和“大民族”观念,即各民族平等融合为大现代民族共同体的观念,都已经出现。

——摘编自黄兴涛《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1938年,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杨松提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外来说,中华民族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因而它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核心,它团结中国境内各民族为一个近代的国家。193812月,八路军政治部编辑出版的《抗日战士政治课本》中,首次对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进行了清晰明确的表达。该课本写到“中国有四万万五千万人口,组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包括汉、满、蒙、回、藏、苗、瑶、番、黎、夷等几十个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四万万五千万人民是共同祖国的同胞,是生死存亡利害一致的。”这些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念的基本形成。

——摘编自《百年来党对中华民族的认识不断深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民族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度和章太炎民族观的不同之处,并说明清末中华民族观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中华民族观的发展。
2022-07-27更新 | 1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推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崭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这是共产党人自1927年9月开始公开打出苏维埃革命旗号后始终追求的一个革命目标。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旗帜终于在江西瑞金的上空升起来。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仅仅存在了3年。在之后的日子里,中共中央和红军也还坚持着苏维埃革命的旗号,而作为一个国家形态的政治符号,它事实上已经随着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而开始长征,以及很快到来的政策变动,归于消亡了。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材料二:“七七事变”爆发之前,中国共产党看到日本灭亡中国之心,从民族存亡的全局出发,率先提出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主张。抗战初期在“亡国论”和“速胜论”的喧嚣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分析中日双方基本情况,指明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目前,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比较简明的表达是四个字:中流砥柱。在14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创下了丰功伟绩。

——摘编自李庚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及对形成抗战精神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国共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七事变”前中共确定“联合抗日”方针的会议,概述中共被称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理由。
2022-12-08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