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8 题号:18096903
晋铸刑鼎,公布成文法,孔子认为:“晋其亡乎,失其度矣。……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由法治转向了德治B.刑德并用成为主流思潮
C.律令出现了儒家化趋势D.出现了德治与法治之争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与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二者在本质上没有根本不同
C.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D.两种治理模式民众地位相同
2017-11-02更新 | 28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公布了郑国的法律。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荀寅将法律刻在鼎上,公布了晋国的法律。两国“铸刑书(鼎)”,在中国法制史上是(       
A.建立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B.开创了中国成文法的先河
C.是中国律令儒家化的开始D.标志着中华法系正式确立
2023-03-13更新 | 1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韩非子·八经》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据此判断,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视(     
A.人情好恶B.道德教化C.法治建设D.轻刑薄赋
2024-01-22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