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03 题号:1818889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凡尔赛宫:标志与象征

材料一   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郊。17世纪60年代,为远离暴乱频发的巴黎,路易十四在此兴建凡尔赛宫,王室成员和贵族在其中极尽奢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三级会议在此召开,第三等级的代表们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178910月,路易十六在巴黎民众的压力下返回首都,凡尔赛宫作为法国政治中心的历史就此终结。

在王室离开以后,围绕凡尔赛宫的命运曾产生过争论,部分民众要求摧毁其中的宫殿和花园,以示对专制统治的打击,但最终被议会以“凡尔赛宫是祖国的财产”为由制止。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法国大革命以来长达十年的混乱状态。拿破仑提过对凡尔赛宫的规划:(我)将使其成为我们取得的胜利和我们民族的荣耀的永恒丰碑,雄踞于欧洲首都的大门前,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参观。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下令恢复凡尔赛宫的最初用途——王室的居所,招致巨大阻力,同时复辟王朝无力对凡尔赛宫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使这一计划搁置下来。

1830年七月革命以后,法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国王路易·菲利普在1833年颁布法令,将凡尔赛宫改造为一座具有公共属性的“历史博物馆”,用来记录能够体现法国光辉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

——摘编自荆文翰《从破坏到保护:法国大革命以来国家遗产政策研究》

材料二   1870年起,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法德三次兵戎相见。普法战争后,威廉一世选在凡尔赛宫镜厅登基,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一战后的议和条约也被选在凡尔赛宫签订,埋下了德国20年后挑起更大战争的祸根。二战后,法德在冷战的威胁下,终于出现和解的契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法国大革命以来人们对凡尔赛宫的不同态度。
(2)结合材料二法德关系的史实,对凡尔赛宫遗产价值进行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期,中国传统的金石学开始向古器物学发生转变,近代考古学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开始萌芽。近代有识之士开始探讨中西之间的差距,重新深刻地反思中国历史的发展,寻求救国图强之路。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史料,促使中国近代考古学自诞生起就肩负着重建古史的使命。西方学者在中国主持的大量考古发掘也推动了中国学者走出书斋,进入田野,开启了中国考古发掘的时代。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诞生。1926年,由留学回国不久的李济主持的山西夏县西阴村发掘,则开创了中国学者独立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的先例。

——摘编自钟江华《李济与中国近代考古学之构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步入正轨。国家设立了文化部文物局,对全国的文物考古工作进行统一管理。19508月,中国科学院成立考古研究所,这是全国首家也是唯一的国家级考古科研机构。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设立考古专业,在培养考古专业人才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以郭沫若、尹达、夏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成为中国考古事业的核心领导者,缔造了中国特色的考古学。

——摘编自刘庆柱《中国特色考古学解读:百年中国考古学史之思考》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考古学学科体系建设得到极大提升,考古事业迅速发展,走向繁荣。史前考古遗址发掘数量不断增多,新材料不断涌现;关于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等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国考古学者的学术话语权显著增强;以古代都城和陵墓为核心的历史时期考古学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中西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不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受到世界学术界瞩目。

——摘编自刘国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与时代重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考古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考古学肩负的时代重任。
2023-05-03更新 | 1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指导治理国家,休养生息,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上承孔子,下启朱熹,始推阴阳,为群儒首,前对汉武,后相江都,初倡统一,罢百家书。"从而为儒学和儒者找到用武之地。

——摘编自曹影《董仲舒的四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   在汉代,政府首次作为对外交往与开放的主体在官方层面上积极地开展了与域外的广泛联系。由于两汉政府卓越的努力与经营,使得中华社会由此迈开了走向世界的历程,开启了此后古代中国近2000年之久的开放局面。这不仅使中华各民族深受其益,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引自周尚兵、王洪军《走向世界;汉代开放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佛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摘引自2019年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黄老思想"无法适应专制集权的国家治理"的原因,简析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如何"上承孔子"的。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走向世界"的角度概述汉代对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根据"政府卓越的努力与经营"的提示,列举相关史实说明汉代促成"开展与域外广泛联系"的举措。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佛儒会通"的典型事例,用唐太宗时期的史实简述"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的表现。②"北曲南唱"、兼收并蓄是昆曲形成的重要途径,以明代中期艺术家对北曲的改造为例论证此观点。指出昆曲属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哪一类别?
2021-06-01更新 | 6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强调,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选自2020-05-16“央视新闻”

材料二   2022611日是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11日,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旅局在光岳楼下举办“非遗游购节”暨2022年聊城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开幕式活动。本次活动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着力“游览购物”与“体验互动”两大方向,为市民游客搭建感受非遗之美、参与保护传承、共享发展成果的多效平台。

——摘编自齐鲁新闻网

(1)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一直受到严重的威胁。你认为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2)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主题进行宣传教育活动,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2024-05-02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