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1 题号:18218565
清朝入关后,抛弃了明朝乡约中的乡村自治内容,改以宜讲“孝敬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的《圣谕六训》为主,到康熙年间,又发展到宜讲“圣谕十六条”。清廷此举旨在(     
A.促进程朱理学的广泛传播B.扩大地方宗族势力的影响
C.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D.发挥乡约教化百姓的功能
2021·福建南平·二模 查看更多[19]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重要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表明中国(     
出处法律条文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唐律疏议·斗讼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大明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A.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B.法律制度的随意性较强
C.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D.地方司法权力受到制约
2023-07-21更新 | 13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袁氏世范》最初是袁氏家塾中蒙之作,因其“厚人伦,美习俗”,经版印后广泛流传。这反映出宋代家训
A.适应市民阶层兴起的需求B.承载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C.成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D.导致崇文抑武风气盛行
2021-12-28更新 | 21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宋以后,出现了诸如用《三字经》、“三纲”“五常““九族”“十义”等结合数字以及不识字的人也名能听得懂、记得住的谚语、格言,阐发儒家伦理的现象。这反映出宋代(     
A.社会控制逐渐趋向宽松B.理学的教化功能强化
C.统治阶层重视社会教化D.文学艺术日益平民化
2024-05-31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