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51 题号:1831756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般认为,古代东亚的世界秩序是中国主导的、名为“天下”的中国世界秩序,朝贡制度是其核心,中国同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被称之为朝贡关系。汉、唐、明、清时代是朝贡制度能较好运转的时代。中国始终是文化输出的一方,在历史长河中维持了华夏的内核与身份。从周边的朝贡国家的视角来看,寻求贸易机会是朝贡的主要动机,但这种贸易关系并非以贸易平衡为目标。明太祖朱元璋在《明皇祖训》中嘱咐后世子孙不得“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朝贡国根据自己对利益的衡量而自愿行动。朝贡关系是中国天下秩序的体现,属于天下法运行的外部表现。

——摘编自牟文富《中国的东亚秩序构想:过去与未来的连结》

材料二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但继承了基督教世界的排异性理念,“国际法律体系便变成白种人的俱乐部,非欧洲国家只有证明自己是‘文明化了’的国家,才能被挑选进入这个俱乐部。”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烈要求中国与之建立条约关系,扫除对华贸易的障碍。条约关系各国将外交视为“有武装实力的思考”。各国列强单方面攫取种种特权而不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中国则片面承担了大量国际义务,却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

——摘编自李育民《晚清中外条约关系与朝贡关系的主要区别》

材料三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等思想内涵,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超越了一国一域的狭隘范畴,也超越了强国必霸、大国冲突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窠臼,实现了对国际关系发展规律的创新认识和升华。

——摘编自张清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外交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的朝贡关系相比,晚清中外条约关系的不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羁縻制度是封建国家治理边疆少数民族的一种怀柔、抚绥制度。

材料一:西汉以来,羁縻制度经历边郡制、册封制与羁縻府州、土司制这三阶段。西汉把在边疆地区新设的郡称为边郡,多是少数民族地区,在边郡设立两套官系统,一是中央政府直接派遣的流官系统,二是也由中央政府任命的,但由当地原民族首领世袭充任的土官系统。少数民族原有的部落和人民由土官管理,不缴赋税。

材料二: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王,回纥历代可汗必须经唐册封才能正式即位。唐一代,在西域(今新疆与中亚)、东北岭南、外蒙古等地共置羁縻府州近千个。唐朝皇帝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共23次,唐高祖的19个女儿中近半数嫁给了少数民族首领。

材料三:元朝在边疆建立土司制度,除最高一级官署外,其它官署由地方少数民族世袭。土司的地区比唐代的羁縻府州大为减少,中央政府的控制比唐代有力。清代,在土司比较集中的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的土官共112人,比明朝减少了很多。

(1)阅读材料,概括羁縻制度每个阶段的特点。
(2)阅读材料指出羁縻制度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说明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023-05-27更新 | 1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国礼国礼主要是指国与国在交往中相互馈赠的礼品。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国礼”馈赠是以贡与赐的名义进行的。北宋时期,真腊国遣使来贡,“赐以朝服”。明初,安南国王陈日煃遣使朝贡,明太祖“封日煃为安南国王,赐以驼纽涂金银印”,对安南国王及大臣赏赐大量“文绮、纱罗”。明朝的回赐吸引安南等国频频进贡,明廷被迫作出三年一贡的规定,但安南等国仍不断突破这一定例。

——摘编自刘祥学《从贡赐物品看安南与明朝关系的衍化》等

材料二

国礼说明
蔬菜水果1949年毛泽东访苏,送给斯大林的礼物包括上万公斤的白菜、萝卜、梨等
《楚辞集注》1972年毛泽东将该书赠予来华进行建交谈判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自行车1989年中国将两辆天津生产的自行车赠予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夫妇,一时间中国自行车在美国热卖
中华数字书苑2009年起中国将此电子书库赠送于英、德等国领导人。该书库收录了当代中国的电子书、对外经贸数据库等,被全球4000多家学校、图书馆、企业等应用
中哈友好尊2022年中国赠送给哈萨克斯坦总统的内画尊,它采用传统景泰蓝工艺,内画包括古丝绸之路、中哈油气管道项目、中欧班列等
国产手机2023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向与会各国首脑赠送国产手机。它采用折叠机身,内置先进的芯片和摄像头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对周边国家回赐礼物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任选3个视角,说明国礼体现的内涵。
2024-05-10更新 | 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流互鉴,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朝时期,原先属于放牧游猎经济的西北地区,已经出现了半农半牧的演变。北方少数民族男子原来是披发左衽、窄袖、长领长袍,女子是冠帽夹领,小袖短袄。民族杂居相处后,胡人穿上了宽大飘逸的汉服。蒸馍、烙饼、馅饼、面条、油炸饼等少数民族的食物,中原的汉族也普遍使用,且逐渐传到南方,成为很受欢迎的饮食时尚。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国朝(元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山木之根,力可破石,是亦积之之念也。苟能渐之摩之,待以岁月,心坚而确,事易而常,未有不可变者。

——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卷7《时务五事·立国规模》

材料三   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中对于各民族平等团结、多民族国家统一性的强调,都在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型塑与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刘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百年回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为解决“土宇旷远,诸民相杂”问题提出的主张,以元、清两代为例,简述当时统治者对台湾地区的治理成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改革开放初期集中体现推动“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提炼中共十九大以来赋予民族工作新内涵的重要意识。
2022-12-10更新 | 2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