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2 题号:18482721
《明史·烈女传》记载:“乌头绰楔(称乌头大门,是旌表节烈妇女的牌坊建筑),照耀井闾,乃至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廉耻之分明,故名节重而蹈义勇欤!”该现象表明(     
A.政府法治建设收到显著功效B.儒家伦理道德的世俗化趋势
C.贞节观内化为女性行为准则D.社会教化的强制化和法治化
2023·辽宁葫芦岛·一模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明代法律规定,金银等贵金属的采冶只能由官府经营,民间只能开采一些不重要的矿产,并要缴纳一定的税收。清嘉庆年间,百姓申请开采金银矿,政府不但不准许,还要按法律治罪。这些法律规定(     
A.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B.渗透了儒家伦理道德
C.推动了冶炼技术的革新D.助推了对百姓的教化
2024-01-24更新 | 1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北宋张载任官时,以“不刑一人”为理想的治政标准。他常设酒食招待乡里的老人,询问其疾苦,并教导他们训诫子弟的方法;为使县里颁布的文告家喻户晓,他还常把乡长们召集到衙门,“谆谆口谕,使往告其里闾”。这些做法(     )
A.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B.反映了律令儒家化的趋势
C.强调了基层教化的作用D.利用乡约以净化民风民俗
2024-04-16更新 | 1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清代法律制度是“律”、“例”并行,而事实上经常起作用的是“例”,因为法律条文是简约的,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例是具体的,可供参照,可以补律文之不足。《大清律》修成,律文436条,附例1409条。“例”不仅数量多,而且其效力与律等。由此可知
A.“律”相对灵活并贴近和顺应社会变化
B.“例”体现了皇权威严和法律基本精神
C.“律”给官僚们随心所欲,出入人罪开方便之门
D.“律”“例”对当时社会关系起着实际的调节作用
2020-03-09更新 | 5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