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0 题号:1869965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财产产权的发展,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维度的财政产权过程主要是考察产权的个体归属性。英国的土地横向的产权发展,在诺曼底王朝以前就已经清晰化了,即表现为民众可以拥有个人土地或财产的私有权。

在英国财产横向权利清晰过程中,财产纵向权利的独立过程也开始启动。纵向维度的产权过程则是探讨产权与政权、财产权与统治权的关系。受传统法律传统影响,《自由大宪章》确认除非得到国民的同意,国王不得征税。至此,国民与国家之间的产权得到法律的保障。然而绝对的王权与绝对的财产权势必会产生冲突。1629年为了摆脱议会而征税,国王解散了议会。作为产权所有者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产权,于1664年颁布《三年法案》,由议会控制国家的财政。《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批准不得征税。经过近三个世纪的斗争,随着英国现代国家制度的形成,产权也逐渐独立于政权。

材料二   从中世纪开始英国横向有制衡,纵向有分权,这一权力结构促成了产权主体在横向和纵向层面对王权的制约,至近代英国现代国家形成,使得产权更加明晰。中国从秦开始,商鞅变法明确了土地私有产权,但专制集权制度影响,纵向产权受王权干涉。至新中国成立,一系列土地改革的推行使得土地纵横向产权更加清晰。俄罗斯从蒙古人统治开始的集权、专制传统在其帝国时期登峰造极,对产权横向清晰和纵向独立产生了严重阻力。

在产权发展过程中,产权的横向清晰性(个人产权)、纵向独立性(产权与政权的关系)会影响国家治理形态,国家治理形态反之也会影响产权过程及其清晰性、独立性,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受产权影响,国家治理形态分为温和集权型治理形态,分权控制型治理形态,极权型治理形态等几种。(见下图)。


——均摘编自邓大才《产权过程与国家治理——中西方比较视角下的中国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产权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角度对产权与国家治理形态的关系予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的演变历程

人物(时间)主张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
(公元前427—前347
理想国是整体主义的正义城邦,政体的好坏与统治者和公民的品格、心灵这一内在精神尺度相关。当城邦追逐荣誉、财富、自由和专制这些原则时,正义城邦就逐步走向堕落的、坏的政体。
奥古斯丁,罗马帝国神学家
354430
政治社会(国家)是堕落的人以拯救他们罪恶的一种神授秩序。以是否按照上帝的标准生活为依据,区分了上帝之城和尘世之城。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哲学家
14691527
推崇君主制,政府最重要的事务是维持人民享有安全与和平的环境,君主掌握国家主权,避免内讧,维持安全、安定和保卫无辜者。

——摘编自扈琼琳《西方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的历史演变及启示》等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古典时代、中世纪、近代三个阶段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并作出合理解释。
2022-11-17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治是由若干要件组成的集合概念。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法家学者们对法治进行了初步探讨,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古代法家学者提出了系统的法治观。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罗马人则以实践者的姿态走进法治,视平等为法治要件之一.把道德作为良法的必备条件,后又加入神的旨意、自然规律等。西方法学家使法治理论很好地转化为实践。韩非子提出“法不阿贵,绳不绕曲”的理念,并强调法律当简明通俗,以便于君主治理天下。儒者主张用道德原则支配法律。由于皇权至上,古代中国法活在与人治的博弈中一直处于绝对劣势。

——摘编自李天吴(西方法治观与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理与比较》

材料二   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国王于1215年签署(大宪章》。该法共63条,按照教会权利、财政,私法、行政、王室森林的顺序排列,主要部分是限制国王权力,保障国王臣属的基本权利。《大宪章》虽被后代国王多次删改,地住与作用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但它所蕴含的契约约来精神(权利持有人与权利受让人之间的契约)不仅逐步把英国引到民主宪政的道路上来,也成为后世多国宪政制度的坚实基石。

——摘编自居正《论英国(大宪章)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从恢复重建到持续发展,进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的发展阶段。法治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之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有机统一的整体。

——摘编自阮洁《现代化进程中的新中国法治建设》


(1)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法治观与西方法治观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大宪章》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
2020-11-12更新 | 49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社会转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还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不同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共和政体是如何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
2020-08-11更新 | 1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