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4 题号:18846289
明太祖曾以通俗文风亲自编订《大诰》,收录了236个案例(判例),颁之郡县,规定“每里置塾,聚徒教颂”,强令全体臣民讲读遵守,并将这些案例“撮其要略,附载于律(《大明律》)”。这些举措(     
A.有利于法律向社会基层普及B.以加强中央集权为首要目的
C.推动了中华法系的正式确立D.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宋朝以后,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理学影响基层教化主要表现在
A.通过书院讲学传播B.乡约与法律合流
C.深入乡约、族规和家训D.司法活动援引理学理论
2021-10-22更新 | 60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清朝乡约仪式上,宣讲的内容是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这反映了(     
A.程朱理学影响广泛B.皇权借儒学而扩张
C.宗法制的逐渐强化D.乡约已有法律效力
2023-06-30更新 | 20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金史》载:“(金世宗大定年间)西京人李安兄弟争财,府县不能决,按察司移郑留平理。月余不问,会释奠孔子庙,郑留乃引安兄弟与诸生叙齿,列坐会酒,陈说古之友悌数事。安兄弟感悟,谢曰:‘节使父母也,誓不复争。’乃相让而归”。这表明,当时(     
A.祭孔已成为流行的社会习俗
B.财产纷争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C.儒家思想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
D.民间调解是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
2024-02-02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