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9476279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16世纪时,伊比利亚国家在欧洲的海外事业中遥遥领先,从东方的香料贸易和美洲的银矿、大庄园和种植园中获得了巨大财富。但是,到这一世纪末,它们却从其各自的领先地位急速倒退,衰落的一个原因在于大批金银财宝源源流入国内,引起了急速的通货膨胀,西班牙的物价大致上涨为北欧物价的两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议会将王位授予威廉和玛丽,但在登上王位之前,他们需要签署一份《权利宣言》,后来又改称《权利法案》,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第二,征税权属于议会;第三,臣民可以自由请愿;第四,议员可以自由发表政见;第五,反对酷刑和重税;第六,议会须定期召开。通过这些规定,消除了在英国产生专制政体和出现天主教君主的可能性。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引自习近平《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1)根据材料一,写出实现“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的两位航海家及其支持国。结合所学,分析16世纪末巨额财富流入对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写出“光荣革命”发生的时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权利法案》的主旨,并指出该法案为英国的哪一政治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阐述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贸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结合史实,各举一例说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通向国外的贸易路线已达七条。为保护道路安全,唐朝从河西走廊的凉州(甘肃武威县)起,直到天山南北的各条道路上,沿线都驻扎着军队,军队中的官兵一边备战屯田,一边保护贸易的安全。陆路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国际大都市的兴起,长安在当时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西方各国商人及边境民族,均通过陆路与长安进行贸易。为此长安还设有专门接待外国使者和商人的机构,如鸿胪寺、礼学院等。除长安外,凉州、敦煌、弓月城(吐鲁番呼孜古城遗址,今伊宁市附近)及洛阳也都是对外开放和贸易的有名城市。

——摘编自宗建亮《唐代的经济繁荣与对外开放》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除在陆路上频繁往来外,在海上也活跃起来,从海上来的外商多集中于广州,至唐末泉州、明州等地也接连出现外商活动的足迹。8世纪末,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十分重视从海上经天竺(印度半岛)和我国进行贸易。我国的丝绸、金银器、漆器、竹器、瓷器、茶叶诸货外运至西方各国。而西方各国大量物资则从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输入的除音乐、舞蹈、绘画、体育、运动、建筑、医药、历法、宗教等文化领域的作品或成就外,还有玻璃、香料、药材、犀角、象牙、驯象、狮子、骏马、白鹦赋、胡椒、白豆葱,以及从甘蔗中榨糖的技术。

——摘编自何敦铧《唐代对外贸易及其成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对外贸易的影响。
2023-11-19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自古以来,西北地区是许多不同民族进进出出的地方,千里驼铃,渡过沙碛,翻过山隘。自从汉代开通西域的丝道,中国经由这个西北的出入口,与中亚、中东及欧洲接触,两千年来从未停止。中国的丝帛西运,西方的宗教东来,佛教,祆教……都从这一条通道传入中国地区,也再转输东亚其他地区、中国获得了贸易的利润,然后西方思想的刺激,更为深切地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自认为负有传教使命的欧洲人到达新大陆时,便以各种方式扩大基督教的影响,他们在南美取得了很大进展,罗马天主教在拉丁美洲大多数地区盛行……随着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展开,来到美洲的奴隶中间也形成了混合宗教,即非美混合宗教,如海地的伏都教,至今仍在其农村流行。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犬麦)带到新世界。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丝道”的历史意义。
(2)根据上述材料,以“一带一路”与文明交流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论题,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史实恰当,表述流畅,不少于240字)
2023-09-05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茶马贸易一直从唐宋延续至近代。公元625年大唐与吐谷浑开通互市,大量的茶叶、绢帛等商品输出,以换取马匹及其他畜产品,丰足彼此,皆有便利。中原人用以交易的丝绸,对西域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生活附属品,而中原人却渴望得到代表国家军事实力的战争武器——战马。大唐王朝逐渐开始由"绢马互市"转为"茶马互市"。到了宋代更是形成了系统的茶马交易之法:以茶引作为茶叶经营的官方许可,茶马司管理相关贸易实务,茶马法确立各项贸易细则,完善的制度管理着所有的茶叶贸易。元帝国不缺马匹,茶马交易演变成以银两及土货与中原茶叶的贸易。茶马交易一直到明代又重新恢复此时贸易实体则已经从"马"转变成中原的"茶"。清代以后,随着以马为主力的冷兵器时代谢幕,茶马交易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戎新宇《茶的国度:改变世界进程的中国茶》

材料二中国茶文化早在隋朝就传入日本。729年,日本武帝召集僧侣在宫中诵经四天,事毕各赐以粉茶。日本高僧最澄于唐德宗时来到浙江天台学佛,归国时,携归茶籽种于日本近江。空海来唐学佛,也携回不少茶籽,分种各地,主要供药用。815年,嵋峨天皇在梵释寺中饮用所献的茶,当年,就命近江、丹波、播磨等地种茶。南宋时,荣西禅师曾两次来到中国,把茶籽带回日本种植,并著有《吃茶养生记》,大力提倡吃茶养生之道,日本吃茶风气才逐渐兴盛起来。在16世纪的丰臣秀吉时代,由高僧千利休把茶道推广到民间去,成为颇具特色的日本传统饮茶习俗和生活艺术。

——摘编自庄晚芳《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以来茶马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日本饮茶习俗出现的历史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意义。
2023-09-06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