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题型:填空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53 题号:19613875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________。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________,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________,从而使________的权力大大削弱。
(2)隋唐时期,________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新阶段。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
(3)宋朝最高行政长官是________,为宰相之职。
(4)1380年,明太祖废除________,亲理政务,秦汉以来绵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废宰相后,皇帝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________
(5)清朝雍正帝设立________,由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________
(6)汉朝地方行政制度沿袭秦朝的________二级制。
(7)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________制,唐朝沿用。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________。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________
(8)元朝在地方设置________,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简称________
(9)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________三级行政制度。

相似题推荐

填空题 | 较易 (0.85)
【推荐1】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
汉朝:________
郡:太守(京师所在地设内史或京兆尹,级别高于一般郡)、郡尉、郡丞。太守开府分曹理事,各曹属吏分管具体事务,由太守分别任用。
郡下设县(有少数民族地方设道):县令或县长,之下有丞、尉及分曹属吏。
王国与侯国:景帝和武帝后,权力被不断削弱,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
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
魏晋南北朝:________。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
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
唐朝:继承隋制,实行州、县二级制。
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________。安史之乱后,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
唐中期后,设节度使(州以上的地方军政长官),________,逐渐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宋朝:改道为路,又将隋唐时期作为军事管理机构的府变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路、府、县三级制。
元朝:
地方设置________,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简称“行省”。后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形成省、路、府、州、县的多级行政体制。
意义: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朝:废行省,设三司,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三司: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原本行省权力由三司分割)。明朝后期,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清朝: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
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直隶州),府下设县(州),相对较为稳定,形成省、府、县三级级行政体制。
总结: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
朝代政策(措施)层级
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两级
西汉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前期设有封国;汉武帝划分州,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郡、县两级
东汉晚期州成为一级行政机构州、郡、县三级
隋朝精简地方机构州、县两级
唐朝设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安史之乱后,道成为一级行政实体;设置节度使道、州、县三级
宋朝改道为路,府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路、府(州)、县三级
元朝实行行省制(设立行中书省)省、路、府(州)、县多级
明朝明太祖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后又派出巡抚、巡按省、府(州)、县三级
清朝清承明制,巡抚成为省级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省、府(州)、县三级
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分散,中央权力逐步加强;县是最稳定的一级行政区划。
2023-06-08更新 | 39次组卷
填空题 | 较易 (0.85)
【推荐2】政治制度
(1)中枢机构:隋唐实行______,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______。三省六部制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中央集权
①魏晋南北朝:主要是______、郡、县三级制。
②隋至唐初:实行州、县二级制,后来变成、州、县三级制。
③唐中期以后:部分______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2023-08-23更新 | 18次组卷
填空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清晰地表现出________不断加强、________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军机处的设置就是其表现之一。
2020-12-27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