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 全国抗战的开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 题号:1980084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匈奴民族最后一代雄主赫连勃勃建立的“夏”,“义熙三年(义熙,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第四个年号,407年),僭称天王、大单于,赦其境内,建元曰龙昇(年号),署置百官。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赫连勃勃以《史记》中对于当时天下各族皆炎黄与三代之后的“拟制”为依据,把自己的统治附在“匈奴乃夏族后裔”上,“夷狄一方,用夏变夷”策略得到初步展现。

——摘编自《晋书》《十六国春秋》

材料二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觉醒的伟大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把中华民族推向了亡国灭种的绝地,存亡绝续的险境,让中国人民猛然间惊醒起来,痛切地意识到必须尽快结束“一盘散沙”局面,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抗击侵略、救亡图存迅速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中华民族弘扬“兄弟阅于墙外御其侮”的优良传统,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筑起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以伤亡3500万军民的巨大牺牲,成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沉睡雄狮”的惊天怒吼,充分体现出民族大团结的伟力。

——摘编自王秀鑫、郭德宏主编《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年)》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结合所学,指出“炎黄与三代”“拟制”的名称。根据材料一,说明赫连勃勃“夷狄一方,用夏变夷”策略初步实现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华民族“结束‘一盘散沙'局面,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标志。从“民族觉醒”的角度,概述“抗击侵略、救亡图存迅速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条件。综括材料一、二、三,概括材料体现的民族意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初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材料三   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其最后结局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这一愿望是否实现了,为什么?
2023-09-20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革命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但此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强大。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不去团结一切同盟军,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就不会在社会上产生大的影响,更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材料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革命对象,在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灭我中华毁我民族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阶段。除极少数亲日派、大汉奸外,从农民到地主,以工人阶级到英美派的买办资产阶级,从共产党到国民党,无不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国民党拥有全国性政权及数百万军队,共产党过去曾有过三十万军队及数百万人的政权,但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尤其是经过艰难困苦的长征,力量已大大削弱。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别,力量又不平衡,决定了统一战线在对外进行民族斗争的同时,内部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尖锐的阶级斗争。

——摘编自袁永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当时“革命力量薄弱”问题的,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样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四)

材料二   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我们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我们又有国际的援助,这三者同时结合在一块。这些都是我们的有利条件,不但已经存在,并在日益发展之中。在这里,亡国论者与悲观主义者同样是瞎子,他们一点也看不见,而只看见我们是弱国,是劣势,是半殖民地这一点,喃喃发出其“抗战必亡”、“再战必亡”的胡说,其中许多坏蛋就根据这种胡说暗地进行其投降妥协的阴谋。我们相反,我们要根据十五个月经验中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向全党全国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与我们战争的长处与短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指出长处与有利条件在全面战争中占据着优势,号召全国努力奋斗,发挥自己的长处,增强自己的有利条件,克服自己的短处与不利条件,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最后胜利将是谁的呢?我们确定地答复:中国的。

——毛泽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材料三   “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象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向街上奔走/向广场奔走“日本投降了!”/没有话比这/更动人/更美丽!/人的脸映着火光,/人人的心象火把一样,忧愁被锣鼓赶跑了!/阴影被火光吓退了!锣鼓更响了!/火把更亮了!/天地合抱了!笑呀!叫呀!/奔呀!跳呀!/舞蹈呀!/拥抱呀!没有人能抑住自己的感情!/人人的心都像火把一样燃烧/地壳在群众的脚步下震动了!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

——艾青《人民的狂欢节》


(1)依据材料一,归纳指出日本为什么要占领卢沟桥?日军占领卢沟桥的军事行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抗战有哪些有利条件?毛泽东的分析对当时抗战会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判断艾青的作品创作于什么时间(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具有哪些重大历史意义?
2019-12-02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