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8 题号:19869017
战国时期,儒家对于“礼”的认识不断丰富,儒家分支之一的稷下儒家认为“礼”是在既定的社会秩序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等级制度以及适应于这套等级制度的伦理规范;国家为了维护既定的“礼”,有时必须运用暴力手段强制人们去遵守。这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儒家(     
A.受到法治观念影响B.成为诸侯争霸有力武器
C.完善封建礼乐制度D.重视基层民众伦理教化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西周中期的《吕刑》记载:“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下列古代传统与该观点最为契合的一项是(     
A.原情定罪B.论心定罪C.以礼入律D.轻罪重罚
2023-07-14更新 | 2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管子》一书记载:“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解也、角量也,谓之法”;“不知亲硫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据此可知,管子认为(     
A.法是行为规范的标准B.君主可以超越法律
C.法治和德治要相结合D.法治是治国的前提
2022-11-03更新 | 12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与周代相比,春秋时期“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统治者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左传·桓公六年》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
A.统治阶层对社会治理持理性态度B.民的尊崇与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织
C.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D.鬼神成为了国运衰落的罪魁祸首
2021-05-09更新 | 8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