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 敌后战场的抗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2 题号:20029755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按照条约列强在天津、塘沽、唐山、山海关等12处驻扎军队;小站的练兵教员不准驻扎在天津附近,于是移至保定

1903年

袁世凯奏请开办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进行军事训练;8月,学堂开始第一届招生

1911年

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改称陆军预备大学堂;清末民初,保定东关外唯一的大学堂就是保定陆军军官学堂

——摘编自《保定军校纪念馆解说词》

材料二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决定创办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1936年举行了开学典礼,不久,国民党军队偷袭瓦窑堡,红大迁到延安,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抗大坚决废止教条主义,引导广大学员紧密联系实际。抗大的这种作风,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对抗大学生说:同志们要准备吃苦,只有吃苦,才能革命。我们的学校是研究革命道理的学校,是研究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的大学。我们的理想很大,要解放全中国。这样的大学,过去是没有的,世界上也是没有的。

——摘编自毛泽东《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保定军官学校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创办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军政大学的建校宗旨并谈谈你对“抗大精神”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官学教育的内容合称为“六艺”。其中“乐”“射”和“御”作为贵族的体育课,带有明显的军事和教化目的。春秋以后,各国为增强战斗力,不仅鼓励广大庶民参与兵役,而且加强了对士兵的军事训练。如魏国吴起常用负重跑跳来锻炼士兵体能,将“魏武卒”打造成了精锐之师。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民间体育活动逐渐兴起,如齐国的蹴鞠、杂耍等。此外,养生体育也得到发展,形成“养神”和“养形”两大派别。

——摘编自李世华《中国古代体育简史》等

材料二   苏区到处都在进行体育比赛,发展红色体育运动。延安军民自力更生办体育,一方面结合军事训练开展射击、刺杀、投掷、越障碍、跑步等活动,另一方面开展各种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把适当的生产活动体育化,把大众习作的东西体育化。1942年李富春在《新华日报》上指出:每个人都要有能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要经常地进行。120师“战斗队”、抗大总校、“八办”等曾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共同开展体育活动。

——摘编自《延安体育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体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和近代陕甘宁边区体育发展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意义。
2022-03-22更新 | 30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乡村建设时,政治上以参议会为载体,通过重塑基层权力结构,以地方自治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乡村民众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为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经济上注重互助合作,凡是成立了劳动互助的村庄,农民已不是一户一户各类不相关的各自劳动,而是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劳动队伍,为着一个确定的生产任务而奋斗,此外,互助合作运动对于克服众所周知的乡村个人主义起了很大作用。文化上着手进行乡村文化教育建设,赋予乡村教育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目标。这不仅体现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小学教育亦是如此。在院东分区,各完小(指包含完整年级的小学)均将《群众报》《解放报》 《陇东周报》 作为教材。曲子完小选择了14篇报上的文章,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产生展览会的意义在哪里》《打倒 国民党的特务政策》等。

——摘编自杨东《乡村建设的延安道路》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乡村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2021-06-05更新 | 11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儿童剧团“开展新剧、活报、儿童戏、子弟班(即旧戏班)”,编演了大量优秀戏剧作品,包括话剧《军民合作》《游击小组》、歌剧《反法西斯舜》《太行山舞》《白毛女》、活报剧《参加八路军》《打倒汪精卫》、秧歌剧《兄妹开荒》《动员起来》、街头剧《大家起来赶强盗》《流浪的东北同志》、苏联戏剧《前线》等。剧团演员辗转各地,深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国民党统治区、日伪敌占区演出,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这些演出剧目往往短小精悍,形式简单,贴近生活又富于生动性,在群众间引起极大反响,各村百姓纷纷邀请剧团下乡演出。山西抗日根据地儿童剧团在组织儿童参加演剧宣传活动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文化学习环境,助推了农村文教事业的发展。除了文化运动外,这些剧团还直接参与了森耕、开荒、纺织、变工互助、减租减息等生产建设运动,积极配合根据地的经济政策。

——摘编自段俊《山西抗日根据地儿童剧团戏剧活动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抗日根据地儿童剧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创办山西抗日根据地儿童剧团的历史意义。
2023-12-17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