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戊戌维新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 题号:2038806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徇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7月3日,光绪批准总理衙门上奏的《遵旨筹办京师大学堂并拟开办详细章程折》,章程规定“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统辖”:同时光绪派吏部尚书孙家煎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至此,京师大学堂正式成立。京师大学堂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在二者“会通”、缺一不可的情况下,强调西文仅为“学堂之一门”,而非“学堂之全体”。课程设置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普通学科为全体学生必修课,包括经学、理学、掌故、诸子、初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文学、体操10科;专门学科也有十门,由学生任选其中一或两门,包括高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农矿、工程、商学、兵学、卫生学等科;另设英、法、俄、德、日5种外语,30岁以下者必修一门外语。

——马勇《京师大学堂是如何创建的--现代中国的起点》


(1)据材料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京师大学堂创办的背景及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秦汉时期统一政权的建立,中国一词开始代表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元、明以来,中国作为国家名称被正式使用,特别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对内一般以朝号自称,对外则称中国

材料二   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天演之理为国家求提供了理论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字与中国一词的结合。康有为最早提出建立一个新中国设想。维新思潮和进化思想使新中国概念逐渐得到民众认同。1900年前后,新中国一词开始被频繁使用,新中国的概念内涵和话语使用不断发展,立宪、共和一度成为不同群体的新中国理想,新中国话语不断唤醒着国人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一词内涵的变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一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2023-01-17更新 | 1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西方文明挟坚船利炮登陆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发现西方和反思传统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交汇、融合的历史过程。甲午之后,追求现代性的中国启蒙知识分子,通过认识“西方”现代文明与帝国强权于一身的两面性,理解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趋势,并籍由其西方想象而确立了中国现代化之“文明”与“富强”两大目标。在百年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中,国人对西方集强盗与导师于一身的形象的认知往往囿于片面的单向思维,或尊崇西方为现代文明之典范,或仇恨西方帝国强权之罪恶,亲西方和反西方的意识并存。

——摘编自彭明《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表征着中国向西方学习以实现民族复兴的悲情式现代化诉求。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启蒙知识分子的西方想象,关乎中国现代化之价值取向。严复对西方“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文明秩序的认识,梁启超对文明进程中自由与强权之辩证法的思考,陈独秀对西方列强之人性兽性并进的“世界文明之猛兽”的揭示等,无不辩证地揭示了西方现代性的特点。对中国启蒙知识分子来说,亡国灭种的民族悲情、天下主义的文化传统、留学外域的跨文化背景等,构成了影响其西方想象的复杂因素。

——摘编自高力克《双面西方:文明与强权——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的西方想象》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国人的西方观。
2024-04-01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时务报》 (1896)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邹容《革命军》 (1903)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陈独秀《每周评论》 (1918)自从德国打了败仗, “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
中外历史纲要(上)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1)公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请结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简要阐释材料一表格中“公理”的不同内涵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变革。 (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中国在革命道路学习方向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简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4-02-06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